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北门团练贝子美》
《北门团练贝子美》全文
元 / 袁士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四野尚风尘,民生日转贫。

谁知持戟士,亦有读书人。

过客多怜我,深衣不称身。

晚来归侍母,莫为点行频。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士元的《北门团练贝子美》以沉郁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年代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同时也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矛盾与无奈。

首句“四野尚风尘”开篇即点明了战乱的背景,四面八方皆是弥漫的战火与尘埃,形象地展现了动荡不安的时代风貌。接着,“民生日转贫”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生活状况每况愈下,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谁知持戟士,亦有读书人”,这两句转折,将视角转向了社会中的另一群体——士兵与文人。士兵们手持武器,保卫国家,而文人则潜心读书,追求学问。然而,在战乱的年代,即便是这些看似与战争无关的文人,也难以幸免于生活的艰难,暗示了社会的普遍苦难。

“过客多怜我,深衣不称身”两句,通过叙述诗人的个人遭遇,进一步展现战乱给个体带来的影响。过路的人大多同情他,但他的深衣却显得不合体,这既是物质匮乏的象征,也是身份地位落差的体现,蕴含着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晚来归侍母,莫为点行频”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在战乱中,能够陪伴母亲,照顾家庭,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幸福。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频繁征召、不断参战的不满与抗拒,希望结束战争,回归平静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精神。

作者介绍

袁士元
朝代:元   字:彦章   号:菊村学者   籍贯:庆元路鄞县

庆元路鄞县人,字彦章,号菊村学者。幼嗜学,性至孝。以荐授鄞学教谕,调西湖书院山长,改鄮山,迁平江路学教授。后擢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不就。有《书林外集》。
猜你喜欢

过绣岭宫

古殿春残绿野阴,上皇曾此驻泥金。

三城帐属升平梦,一曲铃关怅望心。

苑路暗迷香辇绝,缭垣秋断草烟深。

前朝旧物东流在,犹为年年下翠岑。

(0)

赐耆老布帛

殊私及耆老,圣德赈黎元。

布帛忻天赐,生涯作主恩。

情均皆挟纩,礼异贲丘园。

庆洽时方泰,仁沾月告存。

宁知酬雨露,空识荷乾坤。

击壤将何幸,裴回望九门。

(0)

礼部权侍郎阁老史馆张秘监阁老有离合酬赠之什宿直吟玩聊继此章

脉脉羡佳期,月夜吟丽词。

谏垣则随步,东观方承顾。

林雪消艳阳,简册漏华光。

坐更芝兰室,千载各芬芳。

节苦文俱盛,即时人并命。

翩翻紫霄中,羽翮相辉映。

(0)

酬王维卢象见过林亭

穷巷空林常闭关,悠然独卧对前山。

今朝忽枉嵇生驾,倒屣开门遥解颜。

(0)

杂言奉和圣制至承光院见自生藤感其得地因以成咏应制

新藤正可玩,得地又蓬时。

罗生密叶交绿蔓,欲布清阴垂紫蕤。

已带朝光暖,犹含轻露滋。

遥依千华殿,稍上万年枝。

余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

岂如幽谷无人见,空覆荒榛杂兔丝。

圣心对此应有感,隐迹如斯谁复知。

怀贤劳永叹,比物赋新诗。

聘丘园,访茅茨,为谢中林士,王道本无私。

(0)

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

吾师晋阳宝,杰出山河最。

途经世谛间,心到空王外。

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

了义同建瓴,梵法若吹籁。

深知亿劫苦,善喻恒沙大。

舍施割肌肤,攀缘去亲爱。

招提何清净,良牧驻轻盖。

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

心持佛印久,标割魔军退。

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