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贡先生韵时同尚书祭亡友李仲容也》
《和贡先生韵时同尚书祭亡友李仲容也》全文
元 / 李士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故友坟前草不春,高风台上聚星辰。

翰林小记如冠冕,閤老遗书绝后尘。

自愧不才难接武,多君高谊许为邻。

会须相伴朝京阙,更有秦郎最可亲。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李士瞻的《和贡先生韵时同尚书祭亡友李仲容也》表达了对故友李仲容深深的怀念之情。首句“故友坟前草不春”,以坟前草木未显生机暗示友人已逝,春天不再,哀思之情溢于言表。次句“高风台上聚星辰”则借高台与星辰相映,象征友人的高尚品格如同星辰般永恒。

“翰林小记如冠冕”一句,将友人的学问比作华贵的冠冕,赞美其学识之高超。而“閤老遗书绝后尘”则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留下的著作在当时无人能及,其学术地位尊崇无比。“自愧不才难接武”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以及对无法继续追随友人足迹的遗憾。

“多君高谊许为邻”则是对亡友深情厚谊的肯定,表示自己愿与他精神为邻。最后,“会须相伴朝京阙,更有秦郎最可亲”表达了诗人期望在另一个世界还能与亡友相聚,秦郎(可能指李仲容)是最亲近的人,体现出诗人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和不舍。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是对亡友的追忆,也是诗人自我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亡者的敬仰。

作者介绍

李士瞻
朝代:元   字:彦闻   籍贯:元南阳新野   生辰:1313—1367

(1313—1367)元南阳新野人,徙汉阳,字彦闻。顺帝至正十一年进士。辟中书右司掾历吏、户二部侍郎。累拜枢密副使。条上二十事,帝嘉纳,迁参知政事。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有《经济文集》。
猜你喜欢

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四首·其四

细路穿南岭,新松几许长。

毋庸驰马足,祇拟转羊肠。

便作高亭好,初非乱石妨。

两溪浑在眼,似欲见帆樯。

(0)

偈二十七首·其十一

目前无法,万象森然。意在目前,突出难辨。

(0)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四十八

一群六个贼,生生欺杀人。

我今识汝也,不共你相亲。

你若不服我,我则到处说。

教人尽识汝,遣汝行路绝。

你若背服我,我则不分别。

共你一处住,同證无生灭。

(0)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四十四

红日三竿高枕处,黄粮一钵饱斋时。

分明千圣排肩立,不肯承当过在谁。

(0)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十一

焦山旧日时,堂安百馀众。

笊篱与木杓,如今不足用。

多谢诸禅人,各出一只手。

南北与西东,面南看北斗。

厨中一个锅,煮粥又不多。

若非宪上座,谁人奈尔何。

水陆会街坊,六人为总领。

但看正二月,夜夜香花请。

二人同一心,打围要种菜。

意在钁头边,两彩都一赛。

腊月冷如冰,众僧犹卧簟。

二人去化席,姑苏也不远。

漆桶要打破,深禅却要光。

但教无渗漏,得个也无妨。

镇州萝卜头,今年到处少。

奇公去打钱,典座呵呵笑。

法真小比丘,去觅沩山牛。

绳头须紧把,鼻孔要牢收。

迹在牛还在,无心终易求。

要得十分好,更造一层楼。

更有一件事,不小亦不大。

擘也擘不开,跣也跣下过。

常在动用中,未有人担荷。

你若肯发心,我为你说破。

(0)

诸道友以法爱故常至包山以偈却之

老僧多病厌将迎,且卜西山隐姓名。

若是吾家真道友,隔湖相见最分明。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