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芳草闭禅关,金磬无声夕照闲。
应是定中忘坐久,袈裟浑染石苔斑。
白云芳草闭禅关,金磬无声夕照闲。
应是定中忘坐久,袈裟浑染石苔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山寺景象。"白云芳草闭禅关",诗人以自然景物开篇,白云缭绕,芳草满地,禅院紧闭,暗示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氛围。"金磬无声夕照闲"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寂静,金黄色的磬声在傍晚时分悄然消失,只有闲逸的夕阳余晖洒落,增添了禅院的寂寥之美。
"应是定中忘坐久",诗人推测僧人可能沉浸在禅定之中太久了,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定"指禅定,即内心平静,摒除杂念。"浑染石苔斑"则形象地描绘出僧人长时间静坐,连袈裟上都沾染了青苔,显示出僧人的专注和修行的痕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溪莹僧官在禅修中的专注与环境的幽静,传达出对禅修生活的敬仰和对僧官修行境界的赞美。
徵书召晦迹,行行戒徂征。
五星耀东井,群贤集天京。
盛运贵文衡,选萃得其英。
白发映锦服,遐龄播嘉名。
雄谈薄侯伯,神若楚水清。
纽印归故邑,荣辱忘所惊。
帘垂公馆静,宾阶苔藓生。
读书坐秋夜,义训戒诸婴。
澹泊守中素,勖哉重高情。
忽忽春已半,我酒不得持。
今晨始无事,出门草离离。
喧禽乐新霁,群动各以时。
居人亦有营,驱牛向东菑。
我学叹迟暮,今兹复来兹。
同舍笑谓我,用此铅椠为。
当年不见察,万世以俟谁。
明朝是社日,且啜山中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