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溪钓翁虬龙姿,白发照影秋如丝。
怀韬已副太公望,调鼎自是周王师。
功成拓国东海涘,周室存亡两终始。
行藏用舍吾何求,乐天知命吾何忧。
当年不兆非熊卜,白骨长埋渭川曲。
蟠溪钓翁虬龙姿,白发照影秋如丝。
怀韬已副太公望,调鼎自是周王师。
功成拓国东海涘,周室存亡两终始。
行藏用舍吾何求,乐天知命吾何忧。
当年不兆非熊卜,白骨长埋渭川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蟠溪的钓鱼老翁,形象生动,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历史的厚重感。
首句“蟠溪钓翁虬龙姿”,以“虬龙”比喻钓翁的非凡气度与智慧,暗示他虽隐于山林,却拥有与龙并列的超凡能力。接着“白发照影秋如丝”一句,通过描写钓翁的白发映照出秋日的细丝,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钓翁的智慧如同秋天的细丝般绵延不绝。
“怀韬已副太公望,调鼎自是周王师。”这两句将钓翁比作姜太公,暗示他不仅具备辅助君主的才能,还能像姜太公一样,成为周王的智囊,调和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智慧。
“功成拓国东海涘,周室存亡两终始。”这里描述了钓翁在功成名就后,开辟疆土至东海之滨,见证了周朝兴衰的过程,显示了他的深远影响和历史地位。
“行藏用舍吾何求,乐天知命吾何忧。”这两句表达了钓翁对生活的态度,即无论行走还是隐藏,使用或放弃,都无欲无求,顺应天命,无忧无虑,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当年不兆非熊卜,白骨长埋渭川曲。”最后两句通过一个典故,讲述钓翁当年未被周文王所识,最终未能实现辅佐君王的宏愿,他的遗骨长埋在渭水的弯曲处,表达了对未遇明主的遗憾,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命运的无奈和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钓鱼老翁的描绘,展现了其深邃的智慧、超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洞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历史的厚重感。
凉风生广除,白露坠斜汉。
沈沈夜气集,皎皎月光烂。
门深棨戟严,庭寂兵吏散。
柝鸣栖雀起,阶湿吟蛩乱。
徘徊久不寐,感慨辄兴叹。
非才直承明,弱冠弄柔翰。
遭逢愧终贾,漂泊类王粲。
名臣镇大藩,从事乏良算。
总章盛金德,斋明赫当宁。
皇皇遣天使,肃肃承圣语。
三熏礼岳渎,万里涉梁楚。
祝釐归尧舜,降神出申甫。
南斗迎文星,西风起仪羽。
乐张洞庭月,旆湿湘岸雨。
壮吟鄙骚怨,高谈洗儒腐。
过家猿鹤喜,揽辔鸿雁聚。
青闱闵贤劳,黄屋深记注。
归骑慎勿徐,席虚玉堂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