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祠祭大泽,倏忽南临。
洛滨醊祷,色连三光。
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祠祭大泽,倏忽南临。
洛滨醊祷,色连三光。
这首诗描绘了在洛阳之滨祭祀洛水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氛围和自然景观的描绘。
"洛阳之水,其色苍苍",开篇即以“洛阳之水”点明地点,而“其色苍苍”则通过色彩的描绘,勾勒出水的深邃与辽阔,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气氛。
"祠祭大泽,倏忽南临",进一步描述了祭祀活动的进行。"大泽"指广阔的水域,"倏忽南临"则生动地展现了祭祀者迅速而庄重地向洛水行礼的情景,体现了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之情。
"洛滨醊祷,色连三光",最后两句将祭祀场景推向高潮。"洛滨醊祷"写出了在洛水岸边进行的祭祀仪式,"色连三光"则是说祭祀的色彩与天空中的日月星辰相连接,寓意着人与自然、神灵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崇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崇拜与人文精神融合的体现。
臞叟久不出,短帽半离披。
天公有新事,剪雪玉参差。
仰瞻银海眩,须臾肆寒威。
试呼缄口翁,时复一中之。
初如薝卜飘,终似白练驰。
阴气无所泄,乘风舞绥绥。
山明失紫翠,手板休拄颐。
溪流有层冰,艇子寸步移。
寒禽集深条,可怜翅翎垂。
拥炉回阳春,始觉温四肢。
我生仅再见,老农重嗟咨。
锦里杜子美,姑溪周紫芝。
文章江汉流,初不事支辞。
遗编可推究,古岂异今时。
无此雪与寒,何翅五吟诗。
宜瑞不患寡,写檄诛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