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歌此夕动秋声,万里元为蓟北行。
碣石曾游燕处士,缁林聊对鲁儒生。
毫端五色春能吐,匣底双锋夜自鸣。
别后思君惟见月,芙蓉新镜影分明。
离歌此夕动秋声,万里元为蓟北行。
碣石曾游燕处士,缁林聊对鲁儒生。
毫端五色春能吐,匣底双锋夜自鸣。
别后思君惟见月,芙蓉新镜影分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送郭汝承都试京兆二首(其一)》。诗中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首句“离歌此夕动秋声”,点明了送别的场景,秋风萧瑟,离歌响起,渲染出一种离别的哀愁氛围。接着,“万里元为蓟北行”一句,描绘了友人即将远行的旅程,显示出送别者对友人旅途的关切和担忧。
“碣石曾游燕处士,缁林聊对鲁儒生”两句,运用典故,既赞美了友人的才华横溢,又暗示了友人将前往的文化重地,预示着友人将在学术或文化领域有所建树。
“毫端五色春能吐,匣底双锋夜自鸣”则进一步描绘了友人的才华与潜力,如同笔尖绽放的五彩春花,剑匣中的宝剑在夜晚自鸣,象征着友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气。
最后,“别后思君惟见月,芙蓉新镜影分明”表达了送别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相隔万里,心中只有明月相伴,而友人如新月般明亮的形象,永远清晰地映照在送别者的心中。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也蕴含了对友人未来成功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希望的送别佳作。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