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全文
唐 / 杜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ángzhōuhánchuòpànguān
táng /

qīngshānyǐnyǐnshuǐtiáotiáoqiūjìnjiāngnáncǎowèidiāo

èrshíqiáomíngyuèrénchùjiàochuīxiāo

注释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草未凋: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注释2

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翻译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江南的风景画卷。开篇“青山隐隐水迢迢”四字,勾勒出一片静谧而又有些许迷离的自然景观。这里的“青山”和“水”,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宁静、深远情怀的意象。而“隐隐”与“迢迢”的使用,增添了一种视觉上的朦胧感,让人仿佛能听到远处山水之间回荡的声音。

接着,“秋尽江南草木凋”则转而描写了季节更替带来的景物变化。秋天到了尾声,江南一带的草木都已开始凋零,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长周期的一种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万物无常的感慨。

“二十四桥明月夜”这一句,更是全诗的高潮所在。“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杜牧此处借用,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也增添了一份文化的厚重感。在这样一个清澈明净的月夜中,诗人心中的情愫仿佛得到了释放。

最后,“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一种虚构而又富有诗意的情境。“玉人”在此指的是美丽的女性,而“教吹箫”的动作不仅是对音乐之美的一种追求,也象征着对理想之爱的渴望。这里的“箫”,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古代乐器,也可以看做是诗人内心世界中那份难以捉摸的情感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深深的怀念。诗人在这静谧的夜晚,不仅是在追忆过往,更是在寻找心中那份永恒的美好。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朝代:唐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西城路

西城路,半是平田半坟墓。

平田渐少坟渐多,酸风苦雨泣铜驼。

百岁光阴驹过隙,营营终日将如何。

人生少年胡不乐,世间那有苏仙鹤。

(0)

枕流石

三峡涧头眠巨石,字有枕流留古迹。

一枕千年永不移,清流昼夜无时息。

(0)

报国寺吊古二绝·其一

朝市山林几变迁,冥冥宫树隐寒烟。

三千歌舞今何在,只有澄潭映碧天。

(0)

次韵孙孚吉见赠二首·其一

一别心知岁几更,天涯孤烛偶同明。

娟娟缺月寒方净,泯泯长河夜自倾。

迂拙士林怜我病,清忠当宁渴公名。

乡邦人物大司马,东序金镛喜再鸣。

(0)

和季广陈宪副阳朔题壁

恐涌泓坳混沌墟,载环苍玉堑寒虚。

图经桂壤依稀见,贡篚荆阳阔略书。

倚岫行涂骞举举,窥渊佛阁镜如如。

曾无七剂瘳民瘼,自菲深忧未破除。

(0)

陪藩臬诸寅谒帝尧庙二首·其二

十里香尘送綵旃,庙檐虚阁午云偏。

山龙藻火天衣静,玉帛牺牲岁事蠲。

历数百王虽继统,大猷千古绝随肩。

摩空翠壁侔嵩华,总是中天石一拳。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