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这首诗选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之一。这段文字描绘了一种忧伤的情感,通过对苕草与其叶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忧虑。"苕之华,芸其黄矣"一句,写出了苕草开花结实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接着,"心之忧矣,维其伤矣"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伤感。
在下一句中,"苕之华,其叶青青"进一步强调了苕草的生机勃勃,但这并没有减轻诗人的忧愁。相反,他通过"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表达了一种对现实无力的悲观情绪,似乎在说如果世人都能理解他这样一个内心充满忧虑的人,那么不出生来此世界或许更好。
最后两句"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则是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生活中的艰辛和对美好事物难以获得的感慨。这里的“牂羊”指的是野生动物的尸体,而“三星在罶”可能象征着某种神秘或不祥的预兆。即便如此,人们仍旧可以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找到食物,但却无法得到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古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理活动。这不仅是个人悲伤的情绪流露,更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心声。
人言婚宦情欲本,我始求脱君已半。
孰知一世如一梦,在梦而觉宁待旦。
寒檐冻雨作秋声,冷屋风灯挑不明。
樽前已作十年语,后会未期吾屡惊。
一闻七字心已识,钩章棘句天与力。
念子方壮我已衰,不见参天二千尺。
季也亦有诗百篇,叔子拟度骅骝前。
端能过我三冬学,可复参侬一味禅。
平生夫铁脚,道价喧宇宙。
望礼东南云,吾今独何后。
晚始识其子,瑶林一枝秀。
初闻饮光笑,复作空生瘦。
今年退后禅,袖手不肯又。
真成菩萨魔,未免化城咎。
白月悬清光,大钟得辞扣。
知止一何勇,随缘岂无复。
丰台两禅子,三请期一觏。
翩然挈瓶盂,百里往相就。
古寺风雨馀,触目初邂逅。
夙昔有静缘,欢然宛如旧。
教我早自异,业成谁得救。
世故已备尝,踌躇复何候。
钻火勿停手,时来自渠透。
慇勤礼白足,吾为太山溜。
化人巧作襄样花,何年落子空王家。
羽衣霓袖涴香蜡,从此人间识尤物。
青琐诸郎却未知,天公下取仙翁诗。
乌丸鸡距写玉叶,却怪寒花未清绝。
北风驱雪度关山,把烛看花夜不眠。
明朝诗成公亦去,长使梅仙诵佳句。
湖山信美更须人,已觉西湖属此君。
坐想明年吴与越,行酒赋诗听击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