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兀东风怯晓寒,绿杨堤畔见青山。
溯流不碍朝天去,掉鞅何当拜命还。
半世光阴忧患里,他时勋业笑谈间。
儿童似觉吾衰老,只欲西归便丐閒。
舟兀东风怯晓寒,绿杨堤畔见青山。
溯流不碍朝天去,掉鞅何当拜命还。
半世光阴忧患里,他时勋业笑谈间。
儿童似觉吾衰老,只欲西归便丐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对归乡之情的深切表达。开篇“舟兀东风怯晓寒,绿杨堤畔见青山”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营造出一派清新而又带有几分萧瑟的早春气息,诗人乘坐的小船在微弱的东风中缓缓前行,眼前的景色是绿意盎然的杨柳和远处隐约的青山。这些生动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溯流不碍朝天去”表明诗人决心追随河流逆向而上,直至天边,无阻无挠,这里流露出一股坚定的归乡决心。接着“掉鞅何当拜命还”则透露了诗人对久违家园的思念之深,以及渴望尽快回到故土,完成对家庭的责任和情感的寄托。
“半世光阴忧患里,他时勋业笑谈间”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乐参半。长久以来,诗人在外漂泊经历了许多忧虑与困难,但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值得骄傲和回味的成就,这些都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儿童似觉吾衰老,只欲西归便丐閒”则是诗人对现状的感慨。孩子们似乎都能感受到诗人的年迈,内心充满了归乡的渴望,无非是希望能够早些回家,即使是以乞讨的方式,也愿意结束这段流浪生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位游子深沉的归乡之情,以及对家庭、生活和自身价值实现的渴望。
小栏干早梅初破,纸窗微逗香缕。
冰轮似水霜天净,遥想玉门开路。
凭记取,向雪后,冲寒一片玲珑树。
归来岁暮,把衣卸盘雕,帘垂银蒜,款款夜深语。
年光近,又被春禽唤曙,匆匆冻腊将去。
牙香绣袋浑闲事,那比蛮笺钿柱。
惊节序,恰十九,东坡十二君初度。
酣馀起舞,拟谱鹤南飞,樽前狂叫,侧帽睨今古。
满地燕支,是无情有恨,不堪多数。
春色三分,已作二分尘土。
回首燕掠莺捎,受到五更风雨。
想绿窗病眼啼妆,千片泪、痕如许。
隔帘谁唱山香舞,可怜人、乱红辞树。
柳绵榆荚愁多少,同做香泥辛苦。
仿佛倩女离魂,又似荀郎凄楚。
待来春花放,三生石上重语。
何人剪取吴淞,拖蓝脱写春江本。
山眉翠展,浆牙花绉,木兰安稳。
风响菰蒲,波鸣?盎,远天无尽。
念少年游泳,钓床渔具。触惹处便难忍。
回首故园樱笋。被东风、水乡牵引。
绿杨堤外,饧箫粥鼓,清明天近。
碧涧香芹,银刀鲜鲫,梦归无准。
问当时、渔弟樵兄,且未许先生隐。
三五月明夜,秋色最清时。
却教人意惆怅,向夕雨如丝。
漫说浮云深处,安得浮云卷去。千里共清晖。
有酒镇慵把,空对暝烟低。到深夜,莹镜彩,透书帷。
问天何故,今夕偏令月来迟。
应恹人间弦筦,特藉氛昏遮满,镇与俗相违。
直待万缘寂,来慰素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