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湘月》
《湘月》全文
清 / 厉鹗   形式: 词  词牌: 念奴娇

客游未懒,记名园水钥,谁与重叩。

淡写霜痕,爱到处、吹尽寻常歌酒。

断溆通烟,疏篱借暖,尚挂微黄柳。

移船遥去,照人都为诗瘦。

何地更著功名,天教老子,付垂纶閒手。

细数阑干问往事,春共横波争秀。

乱影风灯,催归晚笛,眷此情依旧。

城头生月,作成乡思时候。

(0)
鉴赏

这首《湘月》是清代诗人厉鹗所作,其文笔细腻,情感深沉,描绘了一幅游子思乡的凄美画卷。

“客游未懒”,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游子身份,虽已游历多处,却仍无倦意,流露出一种对远方世界的向往与不舍。“记名园水钥,谁与重叩”,诗人回忆起曾经游览过的美丽园林,心中不禁涌起怀念之情,却无人能与之分享这份记忆,孤独感油然而生。

“淡写霜痕,爱到处、吹尽寻常歌酒”,霜降时节,诗人漫步于荒凉之地,唯余淡淡的霜痕,似乎连往日的欢声笑语也随风消散。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往昔的热闹与现在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断溆通烟,疏篱借暖,尚挂微黄柳”,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寂寞的氛围。断桥、薄雾、稀疏的篱笆和微黄的柳树,构成了一幅萧瑟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

“移船遥去,照人都为诗瘦”,诗人乘船远行,沿途景色虽美,却难以抚平内心的忧伤,反而因思乡之情而日渐消瘦。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体现了他面对离别与孤独时的坚韧与自我牺牲精神。

“何地更著功名,天教老子,付垂纶闲手”,诗人感叹自己在功名利禄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最终选择了退隐江湖,以垂钓为乐。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也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细数阑干问往事,春共横波争秀”,诗人站在栏杆前,细细回想过去的日子,春天的美景与横波的秀美交织在一起,勾起了他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乱影风灯,催归晚笛,眷此情依旧”,夜幕降临,风灯摇曳,晚笛声声,这一切都让诗人更加眷恋那份无法割舍的情感。即使时间流转,这份情感依然如故,深深地烙印在心中。

“城头生月,作成乡思时候”,最后,一轮明月升起在城头,诗人不禁被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月光下的城市,仿佛成了故乡的象征,让人在异乡中找到了一丝慰藉。

整首词通过对游子内心世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朝代:清   字:太鸿   号:樊榭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692-1752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望华山

一月风霜尘土中,忽看翠盖拥三峰。

汉廷金掌今应笑,惟有华巅并古松。

(0)

端阳前一日回宫

满路榴花映玉舆,炉烟香绕侍臣裾。

经时远道彤闱隔,先向慈宁问起居。

(0)

谢屠公送新榛

七月辽阳已降霜,簪头落地野榛香。

三年不到燕山下,又喜频将玉颗尝。

(0)

题耕图二十三首·其三第三图

每当旰食念民依,南亩三时愿不违。

已见深耕还易耨,绿蓑青笠雨霏霏。

(0)

缺题

不问深红与浅红,名园次第暗芳丛。

乍随絮逐仍依草,忽向西飞又转东。

嫩碧朝添眉自恨,流黄夜罢锦成空。

年年一度开还落,始信隋家剪未工。

(0)

三月初十沙洋

汉水东南流,奔浪日夜急。

舣舟感今日,吾年倏三十。

儿女齐送我,老路从此入。

精力更几何,前去正难执。

且乐现前得,买酒沙洋集。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