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竞渡喧歌唱,雪屋崩银浪。
如今不见木兰桡,门掩一庭微雨读离骚。
风前皓腕缠红缕,往事依稀数。
多时忘却辟兵符,今岁重新提起暗嗟吁。
年年竞渡喧歌唱,雪屋崩银浪。
如今不见木兰桡,门掩一庭微雨读离骚。
风前皓腕缠红缕,往事依稀数。
多时忘却辟兵符,今岁重新提起暗嗟吁。
这首《虞美人·端午闺词四首(其四)》由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描绘了端午节期间女子在闺房中度过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句“年年竞渡喧歌唱,雪屋崩银浪”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通过“雪屋崩银浪”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龙舟划过水面时激起的壮观波浪,同时也暗示了端午节的热烈气氛。
接着,“如今不见木兰桡,门掩一庭微雨读离骚”则转向了女子在家中独自度过的端午节。这里的“木兰桡”指的是古代女子用来划船的工具,与龙舟竞渡形成对比,暗示了女子无法参与传统活动的遗憾。而“门掩一庭微雨”则营造了一种静谧、略带忧郁的氛围,女子在细雨中独自阅读屈原的《离骚》,表达了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风前皓腕缠红缕,往事依稀数”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端午节期间的动作——她可能是在手腕上缠绕着红色的丝线,这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寓意驱邪避祸。这一动作勾起了她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最后,“多时忘却辟兵符,今岁重新提起暗嗟吁”表达了女子对传统习俗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她曾经忘记了那些用于辟邪的“辟兵符”,但在这一年重新想起,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叹息,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孤独生活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传统节日中的情感世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缅怀,也蕴含着对个人生活境遇的深刻思考。
耀灵西颓望舒吐,地涌圆机烛阴舞。
滚尘步步生夜光,照乘辚辚轧琼宇。
初惊丰隆呼阿香,火轮旋爇天中央。
更讶地灵戏击鞠,赤毬蹴起扶桑谷。
规里星桥闪不停,寰中银瓮流何速。
蹋灯壮士誇身手,腾掷纵横无不有。
离朱瞬目幻人眩,捷若宜丸鬼戴斗。
列炬疑看圜陈收,横箫欲挈璿玑走。
訇填钲鼓闹儿童,争沓窗扉坠钗钮。
羿仁先生户独扃,观书夜静挑残灯。
愿分馀光出邻壁,屡候鹑火观春星。
君看灯市喧华毂,官课山棚遍穷屋。
安淂金支百丈轮,辘轳四照流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