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借居》
《借居》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七言绝句

借得街南宅子居,萧然几案食无鱼。

山人为办横斜供,自洗禅龛净水盂。

(0)
注释
借得:租赁。
街南:城市的南部地区。
宅子:住宅。
居:居住。
萧然:清冷、简陋。
几案:书桌。
食无鱼:饮食简单,没有鱼。
山人:指隐士或有学问的人。
为办:提供。
横斜:随意摆放,不拘一格。
禅龛:僧人的修行室。
净水盂:装清水的器皿,用于净手或洒水。
翻译
我在街南租了一处房子居住,
生活简朴,案头连鱼都没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贫而自在的生活状态。"借得街南宅子居"表明诗人暂时占据了城南的一处住宅,这里的“借得”显示出一种临时性和不稳定感,可能反映了诗人当时的生活境遇。

"萧然几案食无鱼"则是对这份清贫生活的具体描绘。"萧然"形容桌子的干净整洁,没有多余之物,而“几案”即书桌和餐桌,通常代表了读书和饮食的场所。这里指出诗人虽然生活简朴,但环境依旧保持得井井有条。而“食无鱼”则直接点明了生活中的俭朴,没有鲜美的鱼肉,只能吃些简单的素食。

接下来的"山人为办横斜供"中的“山人”通常指隐居的文人或道士,他们往往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清贫生活。这里的“为办横斜供”则是说诗人为了准备简单的祭品而努力,可能是一些野菜、果实之类的素食,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自给自足,更展示了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

最后,“自洗禅龛净水盂”中的“自洗”表明诗人自己动手清洁,而“禅龛”则是指用于存放水或饭等物品的器皿。这一句强调了诗人的勤俭持家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净水盂"则进一步描绘出诗人即便在清洗日常用具时也追求一种干净整洁的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简单、自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愚轩为高都宪

客从江南来,遗我愚公书。

盛德每韬晦,深藏匪中虚。

知巧纷以屏,直行耻乖纡。

永怀心斋人,雅志遵圣途。

默识谅亦早,允践乃良图。

愿起九原下,执鞭与为徒。

寥寥千古意,此道今何如。

(0)

廿六日复陪诸公游灵隐寺留题祥上人所十二韵

峻拔天垂秀,盘回地拱灵。

神峰腾北道,法界控南屏。

龙雨周三笠,鹏风合四溟。

楼台出霄汉,钟鼓隐雷霆。

咒食猿窥洞,闻经鹤避汀。

迷途登觉路,佳客借閒庭。

风帽秋曾落,云车晚再停。

黑头全变白,红树几还青。

踪迹迷鸿雪,光阴换鸟星。

谁知陶令醉,总是屈原醒。

旧事惊还问,新词厌复听。

凭吹剑头吷,题向冷泉亭。

(0)

金兰竹石图为王廷光佥宪题

瑶砧玉杵镠霏皎,凤膏腻滑狸毫绕。

都将丽水岸头沙,洒作湘皋畹中草。

灵均佩重络索乾,湘妃菊衣秋染单。

琅玕郁密错刀碎,鸾翎旖旎商飙寒。

君不闻同心之利坚可断,请看南山黄石烂。

(0)

松竹梅图

西风吹满空山雪,草木摧残众芳歇。

方春三月二月时,锦片韶华逐飞叶。

岁寒心契百年期,凌云老干凝烟枝。

萧条墙角半枯树,何事忽见琼瑶姿。

寒香晚色迷幽绿,半入前溪半茆屋。

翠禽啼梦蛰龙惊,白鹤叫霜仪凤宿。

秦封晋逸两悠悠,人在西湖已倦游。

炎凉不改固穷节,老大真成时辈羞。

炎凉老大随时至,毕竟谁非与谁是。

惟有从来铁石心,风烟雪月都相似。

红尘满道踏歌声,谁向穷荒访旧盟。

陇头不寄平安报,湘曲应孤驿使行。

明堂近复来梁栋,筱簜琅玕尽登用。

却疑羌笛妒人来,一曲关山又三弄。

(0)

玩芳亭

东风吹野花,秋雨败蘼草。

彼美亭中芳,静植恒自好。

阶兰閒更香,篱菊淡如扫。

我欲掇其英,幽怀不堪道。

(0)

见雨雪叹戊辰冬

日夕将天兵,闻已度淮水。

黎庶仰虹霓,雨雪何不止。

北军利高亢,值此非所喜。

行师有纪律,日须五十里。

南风吹铁衣,却走泥没趾。

锈涩剑锋回,塺疏弓力弛。

况不便舟船,经涉殊未已。

指日布阳春,顽阴悉飘委。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