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苔青润石嶙皴,泉脉涓涓湿白云。
疑有天仙深夜过,丁当环佩月中闻。
苍苔青润石嶙皴,泉脉涓涓湿白云。
疑有天仙深夜过,丁当环佩月中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间景象。首句“苍苔青润石嶙皴”,以“苍苔”和“青润”渲染出岩石表面的湿润与生机,通过“石嶙皴”的描绘,展现出岩石的嶙峋与岁月的痕迹,营造出一种古老而自然的氛围。
接着,“泉脉涓涓湿白云”,泉水从岩石缝隙中缓缓流出,细流如丝,不仅滋润了周围的环境,也使得云朵仿佛被水汽所浸湿,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湿润感。这一句通过“涓涓”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水流的细微与持续,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泉水轻柔的流淌声。
“疑有天仙深夜过,丁当环佩月中闻。”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意境。诗人想象着在深夜,可能有仙女经过此地,她身上的环佩叮当作响,在月光下回荡。这种想象既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又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和谐之美。通过“天仙”、“深夜”、“月”等意象,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丰富想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地倾水泻须凭闸,千里雷车信怒嗥。
卷浪抛开珠散彩,崩空舞碎雪分涛。
七十二门向北牢,东归此去渐凭高。
锦云旋绕织秋袍,仙障中分虎势绦。
鸣锣击鼓壮滔滔,行人驻看跃渊艚。
飞帆拥簇驾图旄,推窗卷幔得挥毫。
徘徊向西崦,曲径非一曲。
诸峰送寒青,远树拂轻縠。
回望高崖云,无心远相逐。
时有微风来,吹雨洒幽竹。
久立石级寒,秋色益苍肃。
树杪澈清梵,经堂见幽麓。
稍自理蜡屐,行将悟金栗。
萧然空尘思,四顾悄山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