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现宰官身,成佛当先谢灵运;
未除文字障,后身合是韦苏州。
曾现宰官身,成佛当先谢灵运;
未除文字障,后身合是韦苏州。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佛教与文学的典故,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对其精神追求的肯定。首先,“曾现宰官身,成佛当先谢灵运”这一句,将逝者与古代文人谢灵运相联系,暗示其在生前不仅有着卓越的文学成就,更可能在精神层面追求着更高的境界,即“成佛”。这里,“宰官身”借用了佛教中的概念,指世俗生活中的官员或管理者,而“成佛”则是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标。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表达了对逝者在世俗与精神双重层面上卓越成就的认可。
接着,“未除文字障,后身合是韦苏州”这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逝者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造诣。韦苏州,即唐代诗人韦应物,以其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著称。诗句中提到的“文字障”,原意为文字的障碍或束缚,此处可能是指文学创作中的局限或未能完全突破的瓶颈。诗人以此表达对逝者在文学道路上尚未完全克服的挑战的同情,同时也预示了逝者在未来的转世中,或许能够超越这些障碍,成为如韦苏州般杰出的文学大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佛教与文学的融合,既是对逝者生平成就的赞美,也是对其未来可能达到更高艺术境界的期许,体现了对逝者深沉的情感与高度的敬意。
上上罗浮山,上有一轮月。
光涵四百峰,一一如积雪。
紫府更丹厓,迥与世间别。
白玉砌流池,水晶为宫阙。
美人昔来时,朱明曾共栖。
楼头发浩歌,朗月正扬辉。
弄月不几何,匆匆遽咏归。
冉冉出山馆,飘飘云满衣。
仙踪一以去,芳话无由聚。
寂寂天关尘,萧萧连理树。
萋萋白鹭洲,兀兀匡庐署。
山高雁信稀,美人知何处。
好歌寄远天,相思渺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