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时车马去腾腾,水尽山穷有佛灯。
云气簇来成骤雨,路人行过见孤僧。
一畦旧绿添新藚,半角閒房挂古藤。
乘此吃茶休歇去,两条寒涕任垂膺。
常时车马去腾腾,水尽山穷有佛灯。
云气簇来成骤雨,路人行过见孤僧。
一畦旧绿添新藚,半角閒房挂古藤。
乘此吃茶休歇去,两条寒涕任垂膺。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探访琉璃庵的宁静与清幽之感。首句“常时车马去腾腾”描绘了平日里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文的静谧形成对比。接着“水尽山穷有佛灯”一句,既展现了山水的尽头,也暗示了心灵的归宿,佛灯象征着内心的指引与慰藉。
“云气簇来成骤雨,路人行过见孤僧”描绘了雨后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遇见一位独自修行的僧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与禅宗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一畦旧绿添新藚,半角閒房挂古藤”则转向对庵内环境的描写,旧绿与新藚的交替生长,以及古藤的悬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也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
最后,“乘此吃茶休歇去,两条寒涕任垂膺”表达了诗人在此处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放松,愿意暂时放下世俗的烦恼,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山间庵宇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
又光风转蕙,暖水生蘋,春意满南浦。
一片销魂地,斜阳澹,青青千里何许。绿芜细雨。
把翠泥、平野重补。
隔杨柳、望不分明里,连天远云树。欲问王孙前度。
怅画楼人去,遮断归路。
薶玉春山外,红根小、香坟三尺深护,拔心最苦。
化泪痕、斑染荃土。莫蝴蝶飞来,烟梦乱壤群舞。
十月荒乡,海气增寒,晚眺层楼。
正西风飒飒,千林木落,斜阳澹澹,万井烟浮。
侧帽微吟,凭阑北望,顿起边关万里愁。
长城下,怅笳声动地,兵气横秋。中朝羽檄如流。
早刻日、移师出帝州。
看前军夜渡,长河滚滚,燕山暮宿,铁骑赳赳。
我拟从戎,伊吾之北,博个人间万户侯。
缘何事,却名争蜗角,利觅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