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中原策马来,苍茫舟楫入荆台。
湖南春水思骚客,颍上秋风忆霸才。
四海无家长作客,百年如梦且衔杯。
亦知天地容樗栎,敢说空山老大材。
曾向中原策马来,苍茫舟楫入荆台。
湖南春水思骚客,颍上秋风忆霸才。
四海无家长作客,百年如梦且衔杯。
亦知天地容樗栎,敢说空山老大材。
这首诗《樗栎》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诗中的意象与情感,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生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曾向中原策马来,苍茫舟楫入荆台”,诗人回忆起往昔策马驰骋于中原大地的豪情壮志,而今却仿佛置身于苍茫的舟楫之中,暗示着从辉煌到沉寂的转变,也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内心旅程。
颔联“湖南春水思骚客,颍上秋风忆霸才”,诗人以湖南的春水和颍上的秋风为引子,分别寄托了对骚客的怀念和对霸才的追忆。春水象征着生机与活力,骚客则代表了文人的风骨与才华;秋风则寓意着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霸才则是指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颈联“四海无家长作客,百年如梦且衔杯”,诗人感慨于世事无常,四海之内没有长久的安定,自己如同漂泊的游子,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借酒浇愁。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尾联“亦知天地容樗栎,敢说空山老大材”,诗人自比为樗栎,这是一种低矮、平凡的树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平凡,但依然保持着对天地间万物的包容之心。同时,“敢说空山老大材”一句,既是对自身处境的谦逊描述,也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肯定,即使在看似渺小的位置上,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哲学和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
罢书掩关卧,窗牖乱清樾。
风枝惊宿鸟,扎扎畏颠越。
叶声走前庭,误听雨未歇。
不知霜巳重,但觉寒切骨。
耿耿不能寐,起坐候明发。
试问夜如何,虚檐转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