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白马篇》
《白马篇》全文
元 / 刘因   形式: 乐府曲辞

白马谁家子?翩翩秋隼飞。

袖中老蛟鸣,走击秦会之。

事去欲名留,自言臣姓施。

二十从军行,三十始来归。

矫首望八荒,功业无可为。

将身弭大患,报效或在兹。

岂不知非分,常恐负所期。

非干复雠怨,不为酬恩思。

伟哉八尺躯,胆志世所希。

惜此博浪气,不遇黄石师。

代天出威福,国柄谁当持?

匹夫赫斯怒,时事亦堪悲。

(0)
鉴赏

这首《白马篇》由元代诗人刘因创作,通过对一位白马少年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中的白马少年,形象生动,仿佛一只翱翔于秋空中的隼,自由而坚定。他手持老蛟之剑,意气风发,似乎正准备奔赴战场,击溃敌人。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发现这位少年并非普通的战士,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功名的渴望与对国家的责任感。他二十岁便离家从军,历经十年,终于在三十大关回到故乡,却发现自己已无法再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

“矫首望八荒,功业无可为”,这句诗表达了少年内心的无奈与失落。他回望广阔的世界,却发现自己已无力再创造任何功业。于是,他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国家的安危之中,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报效国家。尽管他知道这可能并非明智之举,但他害怕辜负了自己对国家的期许。

诗中提到的“非干复雠怨,不为酬恩思”,表明了少年并非为了个人的私仇或恩情而行动,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他那“伟哉八尺躯,胆志世所希”的形象,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与坚定的意志,是世人所敬仰的。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惜此博浪气,不遇黄石师。代天出威福,国柄谁当持?”则流露出了一丝无奈与忧虑。少年虽有满腔热血与智慧,却未遇明师指点,未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他担忧的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的命运将由谁来掌握,是否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

整首诗通过白马少年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在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个人如何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与忧虑,以及对人才培养与国家治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刘因

刘因
朝代:元   字:梦吉   号:静修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生辰:1249~1293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猜你喜欢

和晁应之悯农

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时,尔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壮儿市兵弩,百金装剑黄金缕。

夜为盗贼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数。

为盗操戈足衣食,力田竟岁犹无穫。

饥寒刑戮死则同,攘夺犹能缓朝夕。

老农悲嗟泪沾臆,几见良田有荆棘。

壮夫为盗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锐,由来杀人伤正气。

人间万事莽悠悠,我歌此诗闻者愁。

(0)

四安道中

地平弥望水,舟稳满帆风。

黄叶新霜后,青山落照中。

封疆天象别,风俗岛夷同。

黯黯危桥夜,疏灯照闭蓬。

(0)

淮阴晚望

萧萧衰柳来时路,袅袅危樯西去船。

白鸟归飞夕阳尽,断霞风约过平川。

(0)

嘉禾百咏·其三十六跨塘桥

路接张泾近,塘连谷水长。

一声清鹤唳,片月在沧浪。

(0)

天仙子·其一观舞

十岁手如芽子笋。固爱弄妆偷傅粉。

金蕉并为舞时空,红脸嫩。轻衣褪。

春重日浓花觉困。斜雁轧弦随步趁。

小凤累珠光绕鬓。密教持履恐仙飞,催拍紧。

惊鸿奔。风袂飘飖无定准。

(0)

和元居中风水洞上祖龙图韵

水色风光近使君,浥尘轻雨逐车轮。

暂来不宿宜无恨,多少行春不到人。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