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外炊烟细若裁,诗情引上赋诗台。
萤从杨柳梢头堕,雨向梧桐叶上来。
华发萧萧秋更老,衡门寂寂昼慵开。
终南佳处吾将老,仕宦休为捷径猜。
林外炊烟细若裁,诗情引上赋诗台。
萤从杨柳梢头堕,雨向梧桐叶上来。
华发萧萧秋更老,衡门寂寂昼慵开。
终南佳处吾将老,仕宦休为捷径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晚景图。首联“林外炊烟细若裁,诗情引上赋诗台”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远处炊烟袅袅升起的情景,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引人步入诗的意境之中。接着,“萤从杨柳梢头堕,雨向梧桐叶上来”两句,通过萤火虫与雨水的动态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与活力。
颈联“华发萧萧秋更老,衡门寂寂昼慵开”则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老去的感慨,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头发斑白,秋日更显苍老,门前的小路寂静无声,白天懒于开启,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尾联“终南佳处吾将老,仕宦休为捷径猜”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渴望。终南山的美景是他理想的归宿,仕途的捷径不如归隐山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利的不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庭柯含远风,时暑散烦襟。
岂乏华屋爽,适我良所钦。
颇爱陶彭泽,五斗北窗阴。
南薰来前楹,何必怀千金。
野居自云乐,俯仰遂素心。
素心亦何有,息影眷山林。
岁月忽已迈,江湖一以深。
手持一编书,中有太古音。
诵言消永夏,是非遗昨今。
江河赴东流,日月西驰速。
天运有乘除,人事工报复。
如何首阳薇,一去无后禄。
子云最和同,符命手自录。
婉婉舒我言,往往覆人国。
亦知重身图,谁家非骨肉。
伊余六尺躯,宁用千钟粟。
祸福止一时,安能辨直曲。
浩歌归去来,田中有茅屋。
青山夭矫如渴龙,堕地直走河流东。
岸崩谷应气犹怒,其下必有鼋鼍宫。
舟人估客尽回首,篙师舵手俱神工。
人言大险亦大胜,如此江山须画中。
宣尼南游鬼物出,伯禹东导神灵通。
天地何心世多故,刘项曹吕皆豪雄。
圣皇恃德不恃险,万里衽席歌同风。
我来其间正初夏,片帆遥映斜阳红。
风幡前麾影接岸,水槛下视波连空。
肩舆十里据高坐,始信静处观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