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夭矫如渴龙,堕地直走河流东。
岸崩谷应气犹怒,其下必有鼋鼍宫。
舟人估客尽回首,篙师舵手俱神工。
人言大险亦大胜,如此江山须画中。
宣尼南游鬼物出,伯禹东导神灵通。
天地何心世多故,刘项曹吕皆豪雄。
圣皇恃德不恃险,万里衽席歌同风。
我来其间正初夏,片帆遥映斜阳红。
风幡前麾影接岸,水槛下视波连空。
肩舆十里据高坐,始信静处观无穷。
青山夭矫如渴龙,堕地直走河流东。
岸崩谷应气犹怒,其下必有鼋鼍宫。
舟人估客尽回首,篙师舵手俱神工。
人言大险亦大胜,如此江山须画中。
宣尼南游鬼物出,伯禹东导神灵通。
天地何心世多故,刘项曹吕皆豪雄。
圣皇恃德不恃险,万里衽席歌同风。
我来其间正初夏,片帆遥映斜阳红。
风幡前麾影接岸,水槛下视波连空。
肩舆十里据高坐,始信静处观无穷。
这首明代诗人陆深的《吕梁洪》描绘了吕梁洪山水壮丽的景象,以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山势的险峻与气势。首句“青山夭矫如渴龙”,将山比作饥渴的巨龙,生动刻画出山峰的陡峭和动态感。接下来,“堕地直走河流东”进一步描绘山势之陡峭,仿佛直接插入河流之中。
诗中提到“岸崩谷应气犹怒”,暗示山石崩塌的震撼力,以及下方可能存在的神秘宫殿(鼋鼍宫),增添了神秘色彩。行船之人和商人面对此景无不惊叹,连篙师舵手也仿佛技艺超群。“大险亦大胜”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美,认为这样的江山景色应当入画。
诗人借孔子南游和大禹东导的历史典故,寓言天地虽多变,但英雄人物如刘项曹吕等依然能展现出豪迈气概。圣明的君主懂得依靠德行而非险阻,如同统一国家的秦始皇,他的统治带来了天下太平,人民共享安宁。
最后,诗人自己在初夏时节来到此处,夕阳映照下的片帆与风幡、水槛构成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他乘坐肩舆登高远眺,感叹静谧之处蕴含的无尽风光。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吕梁洪的壮美与人文历史的厚重。
何年天匠巧磨砻,巨尾横梁了莫穷。
不是江鱼时隐见,要知田稼岁凶丰。
四灵效瑞非臣力,一水安行属帝功。
职课农桑表勤惰,信传三十六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