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六星似轸在星傍。
张下只是有天庙,十四之星册四方。
长垣少微虽向上,星数歌在太微傍,天尊一星直上黄。
张,六星似轸在星傍。
张下只是有天庙,十四之星册四方。
长垣少微虽向上,星数歌在太微傍,天尊一星直上黄。
这首诗是王希明的《丹元子步天歌(其五)南方七宿》,属于唐代的作品。从鉴赏角度来看,整首诗主要描绘了星空之美与神秘,以及诗人对宇宙秩序的感悟。
“张,六星似轸在星傍。” 这一句直接指出南方七宿的六颗星辰排列犹如古代的战车辕轭般紧密相连。这不仅描绘了星空的壮丽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观察和敬畏之心。
“张下只是有天庙,十四之星册四方。” 这两句则是说南方七宿之下的天区有一座神圣的天庙,以及周围环绕着十四颗星辰,这些星辰就像是记录着宇宙四方的册籍。这里诗人通过对天体布局的描写,表达了对宇宙秩序和永恒之美的赞叹。
“长垣少微虽向上,星数歌在太微傍。” 这两句则是说尽管长城(或许指代为边塞)与少微(一星官名)的光辉相比显得渺小,但诗人仍能通过歌颂那些在太微星旁的星辰来表达自己对广阔宇宙的向往和赞美。
“天尊一星直上黄。” 最后这句则是说有一颗尊贵的星辰直指苍穹,照耀着黄道(即古代所谓的地平线),彰显了诗人对于最高天尊的敬仰之情。
王希明通过对南方七宿及周围星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己对宇宙美的感受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整首诗语言古朴而充满想象力,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敬畏与向往,是一篇极具唐代风格的天文咏叹之作。
不动者厚地,不息者高天。
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
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
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
早出向朝市,暮已归下泉。
形质及寿命,危脆若浮烟。
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
借问今何在,一去亦不还。
我无不死药,万万随化迁。
所未定知者,修短迟速间。
幸及身健日,当歌一尊前。
何必待人劝,持此自为欢。
新年多暇日,晏起褰帘坐。
睡足心更慵,日高头未裹。
徐倾下药酒,稍爇煎茶火。
谁伴寂寥身,无弦琴在左。
遥思毗陵馆,春深物袅娜。
波拂黄柳梢,风摇白梅朵。
衙门排晓戟,铃阁开朝锁。
太守水西来,朱衣垂素舸。
良辰不易得,佳会无由果。
五马正相望,双鱼忽前堕。
鱼中获瑰宝,持玩何磊砢。
一百六十言,字字灵珠颗。
上申心款曲,下叙时轗轲。
才富不如君,道孤还似我。
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
勿复问荣枯,冥心无不可。
惨惨八月暮,连连三日霖。
邑居尚愁寂,况乃在山林。
林下有志士,苦学惜光阴。
岁晚千万虑,并入方寸心。
岩鸟共旅宿,草虫伴愁吟。
秋天床席冷,夜雨灯火深。
怜君寂莫意,携酒一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