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离别去,只道投京国。
京国人不归,音书到塞北。
少年夫妇不同欢,纵使封侯有何益。
还家拜母心内伤,何不当时委道傍。
那年离别去,只道投京国。
京国人不归,音书到塞北。
少年夫妇不同欢,纵使封侯有何益。
还家拜母心内伤,何不当时委道傍。
这首诗《闺怨》由明代诗人张博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与现实冲突中的无奈与痛苦。
首句“那年离别去,只道投京国”,开篇即点出故事背景,女子与丈夫分别,满怀期待地送他赴京追求功名。次句“京国人不归,音书到塞北”转折突兀,揭示了丈夫并未如愿归来,反而音信全无,甚至传来了他在塞北的消息,暗示了命运的无情与残酷。
“少年夫妇不同欢,纵使封侯有何益”,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女子对丈夫远离家乡、追求功名却未能带来幸福生活的深深感慨。她认为,即使丈夫能够封侯拜相,也难以弥补两人因距离和时间而产生的感情隔阂,这种成功对于家庭的和谐而言,不过是徒增遗憾。
最后,“还家拜母心内伤,何不当时委道傍”,女子在内心深处感到痛苦,面对母亲的期盼与自己的无奈,她不禁反思:如果当初丈夫选择留在身边,或许生活会是另一番景象。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女子对现状的不满,也流露出对未来可能的憧憬与遗憾。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背景下,面对爱情与现实抉择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深刻反思。
野人独钓烟波外,眼中不识乾坤大。
岁晏扁舟入海云,舟中有客名痴卖。
相逢赠我袖中诗,品题八咏穷幽奇。
恍惚怡山与神契,欲去未去心先驰。
今年别我归长庆,春江送客风尘静。
迟我名山欲问程,寻君旧话先乘兴。
十朝绀殿今何如,月夜幽钟人定初。
丹荔流霞辨生熟,长松鹤唳遥相于。
中济归僧无去住,石湖烟雨时相遇。
门临乌石笑点头,碧涧泉声引归路。
此时此景非等閒,紧俏麻鞋远近山。
凭君报语山翁道,岭外顽牛老更顽。
男儿爱身及肤发,平生一毛不敢拔。
蹉跎四十一回春,参差两鬓同鸡肋。
蒙师为我操慧刀,头上不与留纤毫。
一朝四大轻鸿毛,昔日缝掖今方袍。
缝掖翁,方袍子,本来面目应相似。
镜中见影不见形,莫道昨非今乃是。
请辞大众入山去,山月松风供稳睡。
但愿慧刀时在侧,不令须眉长埽地。
朝光透檐隙,孤客晨兴候。
百感易来心,况复引东首。
园幽萃群植,窗虚爽明岫。
轻叶响深阶,微霜结寒甃。
疏落惜鸟栖,飘荡怜云骤。
缅想登高人,披衣步林茂。
养拙咏楚骚,视履观周繇。
懿彼幽潜姿,没齿泯祥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