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光透檐隙,孤客晨兴候。
百感易来心,况复引东首。
园幽萃群植,窗虚爽明岫。
轻叶响深阶,微霜结寒甃。
疏落惜鸟栖,飘荡怜云骤。
缅想登高人,披衣步林茂。
养拙咏楚骚,视履观周繇。
懿彼幽潜姿,没齿泯祥咎。
朝光透檐隙,孤客晨兴候。
百感易来心,况复引东首。
园幽萃群植,窗虚爽明岫。
轻叶响深阶,微霜结寒甃。
疏落惜鸟栖,飘荡怜云骤。
缅想登高人,披衣步林茂。
养拙咏楚骚,视履观周繇。
懿彼幽潜姿,没齿泯祥咎。
此诗描绘了清晨阁楼上望秋色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变化,同时也流露出其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朝光透檐隙”,描绘了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缝隙洒入室内的景象,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明亮而宁静的基调。接着,“孤客晨兴候”一句,点出了诗人的身份和此时的心情,他独自一人在清晨醒来,等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百感易来心,况复引东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着东方日出,各种思绪纷至沓来,难以排遣。接下来的几句“园幽萃群植,窗虚爽明岫”,描绘了园中植物繁茂、窗外山峦清晰的景象,通过对比,突显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宁静之美。
“轻叶响深阶,微霜结寒甃。”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景象,轻柔的树叶在深阶上发出声响,微霜覆盖在地面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疏落惜鸟栖,飘荡怜云骤。”这两句则转向对动物与天气的观察,诗人对鸟儿的栖息表现出怜惜之情,对疾速飘动的云彩则充满同情。这种对生命状态的敏感捕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最后,“缅想登高人,披衣步林茂。”诗人想象着那些登山的人们,他们披着衣物,在茂密的树林中行走,或许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视野,或是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这一想象,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人生旅程的思考。
“养拙咏楚骚,视履观周繇。”这两句引用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古代文学来修养自己的心灵,同时通过观察历史(“视履观周繇”)来理解人生的道理。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懿彼幽潜姿,没齿泯祥咎。”最后一句总结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文化的深刻感悟,他认为那些隐居于自然之中,保持真我,不被世俗所累的人,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他们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内心却充满了宁静与满足,这种状态是值得追求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自少不出门,岂识天涯阻。
郎欲上青霄,舟系江之浒。
从容对我言,慷慨无多语。
妾亦不知愁,率尔聊相许。
风雨近深更,闻鸡还起舞。
酌酒壮行装,薄劝三杯住。
执手问归期,笑指相如柱。
匆匆分袂间,对面无分付。
上马出门行,马首犹一顾。
归来心始忧,此别何仓遽。
孤灯耿兰房,滚滚流光度。
记得别君初,黄花冒寒露。
此日又春回,绿柳阴如雾。
登堂拜问姑,郎行何久处。
姑愁颜强笑,神京八千路。
闻语暗心惊,低头泪如雨。
那知大丈夫,一别轻如羽。
妾欲寄新衣,肥瘦应如故。
消息两茫然,鹊语空相误。
欲上望夫山,愁心不成步。
清宵欲望之,东西忽迷路。
何敢怨归迟,愿接夔龙武。
仗剑向南面,风光应未暮。
却恐凤书严,致身归圣主。
草色上空阶,衡门疏旧屦。
郎兮归去来,毋为功名苦。
《古别离》【明·郭廷序】自少不出门,岂识天涯阻。郎欲上青霄,舟系江之浒。从容对我言,慷慨无多语。妾亦不知愁,率尔聊相许。风雨近深更,闻鸡还起舞。酌酒壮行装,薄劝三杯住。执手问归期,笑指相如柱。匆匆分袂间,对面无分付。上马出门行,马首犹一顾。归来心始忧,此别何仓遽。孤灯耿兰房,滚滚流光度。记得别君初,黄花冒寒露。此日又春回,绿柳阴如雾。登堂拜问姑,郎行何久处。姑愁颜强笑,神京八千路。闻语暗心惊,低头泪如雨。那知大丈夫,一别轻如羽。妾欲寄新衣,肥瘦应如故。消息两茫然,鹊语空相误。欲上望夫山,愁心不成步。清宵欲望之,东西忽迷路。何敢怨归迟,愿接夔龙武。仗剑向南面,风光应未暮。却恐凤书严,致身归圣主。草色上空阶,衡门疏旧屦。郎兮归去来,毋为功名苦。
https://shici.929r.com/shici/219w48tk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