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实斋老,公能继盛名。
平生守师说,晚岁萃儒荣。
禋赦原兵祸,台纲忤物情。
抽身甬东去,腾上几公卿。
在昔实斋老,公能继盛名。
平生守师说,晚岁萃儒荣。
禋赦原兵祸,台纲忤物情。
抽身甬东去,腾上几公卿。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牟巘所作,名为《挽陈本斋尚书(其一)》。从这短短几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昔日某位尊长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高洁品德和学术成就的赞扬。
“在昔实斋老,公能继盛名。”这里的“实斋老”指的是一位年迈的学者或是有道德的人物,而“公能继盛名”则表明这位长者不仅自身拥有很高的声誉,而且能够承载并发扬光大的事业或家族的荣耀。
“平生守师说,晚岁萃儒荣。”这两句诗描绘了这位长者的生命轨迹,始终坚守着师承的教诲,并在暮年时获得了学术界的荣誉和尊敬。这里的“萃”有收集、聚集之意,意味着他晚年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禋赦原兵祸,台纲忤物情。”这两句诗反映了长者在动荡的时世中仍保持着宽厚和同情的心怀。“禋赦”是古代的一种祈求天神饶恕之意,显示出他对战争带来的灾难深感悲悯,并希望能够得到上天的原谅。同时,“台纲忤物情”则表达了长者对于世间万象、人情冷暖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抽身甬东去,腾上几公卿。”最后两句诗描写长者在晚年选择了隐退,远离尘嚣,“抽身”意味着摆脱束缚,而“甬东去”则是指向东方隐退之地。这里的“腾上几公卿”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精神飞扬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长者一生的回顾,展现了他不仅学术成就非凡,更有着高尚的情操和深邃的智慧。
众芳凋谢。
堪爱处、老圃寒花幽野。
照眼如画。
烂然满地金钱,买断金钱无价。
古香逸韵似高人,更野服、黄冠潇晒。
向霜夜。
冷笑暖春,桃李夭冶。
襟期问与谁同,记往昔、独自徘徊篱下。
采采盈把。
此时一段风流,赖得白衣陶写。
而今为米负初心,且细摘、轻浮三雅。
沈醉也。
梦落故园茅舍。
长啸蹑高寒,回首万山,空翠零乱。
渺渺清秋,与斜阳天远。
引光禄、清吟兴动,忆龙山、旧游梦断。
夹衣初试,破帽多情,自笑霜蓬短。
黄花长好在,一俯仰、节物惊换。
紫蟹青橙,觅东篱幽伴。
感今古、风凄霜冷,想关河、烟昏月淡。
举杯相属,殷勤更把茱萸看。
卷帘酒醒,怕无言、慵理残妆啼粉。
记绾同心双绣带,珠箔青楼花满。
琢玉传情,断金订约,总是愁根本。
谁知薄幸,肯于长处寻短。
旧日掌上芙蓉,新来成刺,变却风流眼。
自信华年风度在,未怕香红春晚。
恩不相酬,怨难重合,往事冰澌泮。
分明诀绝,股钗还我一半。
寒宽一雁落。
正万里相思,被渠惊觉。
春风字字吹香雪,唤起西湖盟约。
当时醉处,仿佛记、青楼珠箔。
又不是,南国花迟,徘徊酒边慵酌。
家山月色依然,想竹外横枝,玉明冰薄。
而今话昨。
空对景、怅望美人天角。
清尊淡薄。
便翠羽、殷勤难托。
休品入、三叠琴心,教人瘦却。
静寿先生,笑傲四并,醉眠孄窝。
甚一枰棋壤,掉头不顾,同舟风紧,袖手高歌。
太白词华,更生忠愤,为问山林老得麽。
须知道,有淮碑未作,浯石当磨。
年来君子无多。
试屈指、如公能几何。
况刍荛公论,新曾推许,冕旒异眷,行见搜罗。
泽润生民,洗清兵甲,待挽钱塘江上波。
功名就,访蟠桃把玩,铜狄摩挲。
淮海波澄,湛桂影、半规凉月。
又还是、中秋相近,垂弧时节。
纶诰飞来宸眷重,彩衣著处慈颜悦。
注紫清、花露入瑶卮,琼香滑。
挥羽扇,持旄钺。
鲸海浪,阴山雪。
看威声到处,遐冲都折。
沙溪远标铜柱界,关河尽补金瓯缺。
庆君臣、千载会风云,看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