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穿云入,夹路竹松美。
迢递度石桥,楼阁凌空起。
中有默上人,颇悉清净理。
谈经翠微中,探珠碧海底。
天花如飞雪,纷坠虚空里。
绳床肯相借,黄昏同栖止。
萧萧佛火清,琅珰鸣不已。
老僧听溪声,禅心入流水。
愧余尘劳人,诗酒徒自鄙。
愿借金篦灵,刮我眼中眯。
夜久诸天静,镫花结孤蕊。
始知卧深山,白云冷衣被。
钟鸣尘梦觉,霞光东方紫。
无奈逐群动,元悟何由始。
出门穿云入,夹路竹松美。
迢递度石桥,楼阁凌空起。
中有默上人,颇悉清净理。
谈经翠微中,探珠碧海底。
天花如飞雪,纷坠虚空里。
绳床肯相借,黄昏同栖止。
萧萧佛火清,琅珰鸣不已。
老僧听溪声,禅心入流水。
愧余尘劳人,诗酒徒自鄙。
愿借金篦灵,刮我眼中眯。
夜久诸天静,镫花结孤蕊。
始知卧深山,白云冷衣被。
钟鸣尘梦觉,霞光东方紫。
无奈逐群动,元悟何由始。
这首清代马振垣的《游风穴寺因宿默上人方丈》描绘了诗人游历风穴寺的所见所感。首句“出门穿云入”展现了寺庙隐秘而高洁的环境,接下来的“夹路竹松美”则渲染了沿途的清幽景色。诗人行至“迢递度石桥”,眼前出现了“楼阁凌空起”的壮观景象,暗示了寺内建筑的宏伟。
在寺中,诗人遇见了“默上人”,他通晓“清净理”,在“翠微中谈经”和“碧海底探珠”,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追求。接着,诗人以“天花如飞雪”形容佛法的深入人心,表达对佛法的敬仰。夜晚,诗人与上人共宿,“萧萧佛火清”、“琅珰鸣不已”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诗人感叹自己为尘世所累,希望能借“金篦灵”洗涤心灵的污垢,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夜深人静,诗人体验到山中的寂静和清凉,以及“夜久诸天静,镫花结孤蕊”的孤独之美。最后,诗人意识到只有在深山之中,才能真正领悟到内心的平静,但又无奈于世俗的牵绊,表达了对觉悟之路的探索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禅意的体悟和对尘世生活的反思,具有浓厚的禅宗意境。
晓烟溪畔。曾记东风面。化工更与重裁剪。
额黄明艳粉,不共妖红软。凝露脸。
多情正似当时见。谁向沧波岸。特地移闲馆。
情一缕,愁千点。烦君搜妙语,为我催清宴。须细看。
纷纷乱蕊空凡艳。
柳生洲居濠北边,繇辞质野谁所传。
不曾入城行卖卜,有问灾福须呼船。
叹我奇疾何频年,其初过清肌凛然,已忽腹拒遭拘挛。
一身尽异形质变,恍若土木徒人言。
蚤知定性不生灭,今安得尔庸非天。
医工刃人死无律,妄谈标本从何出。
补劳护弱转凝聚,排寒荡湿加淫郁。
挟风上行关膈失,迸肉糜皮并为一,犹云无伤乃馀疾。
生虽怜我谬时命,岂悟颠倒缘此物。
彼苍应有司杀者,授柄于工无乃悖。
我劳万事明当休,自古零落归山丘。
但疑未死复不活,熟视重为诸医羞。
馀聪残明不可留,治命已乖妻子谋,执讯空贻友朋忧。
柳生听罢掉颈笑,既有主对非吾尤。
山歌静夜声宛转,更著此曲歌中流。
《医工叹重赠柳山人》【宋·叶适】柳生洲居濠北边,繇辞质野谁所传。不曾入城行卖卜,有问灾福须呼船。叹我奇疾何频年,其初过清肌凛然,已忽腹拒遭拘挛。一身尽异形质变,恍若土木徒人言。蚤知定性不生灭,今安得尔庸非天。医工刃人死无律,妄谈标本从何出。补劳护弱转凝聚,排寒荡湿加淫郁。挟风上行关膈失,迸肉糜皮并为一,犹云无伤乃馀疾。生虽怜我谬时命,岂悟颠倒缘此物。彼苍应有司杀者,授柄于工无乃悖。我劳万事明当休,自古零落归山丘。但疑未死复不活,熟视重为诸医羞。馀聪残明不可留,治命已乖妻子谋,执讯空贻友朋忧。柳生听罢掉颈笑,既有主对非吾尤。山歌静夜声宛转,更著此曲歌中流。
https://shici.929r.com/shici/I6Nn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