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轩当雨岫,氛霭望中盈。
湿鸟频舒翅,风松共落声。
奔泉千壑竞,涨海一潮平。
幽事凭谁说,群蛙莫漫鸣。
高轩当雨岫,氛霭望中盈。
湿鸟频舒翅,风松共落声。
奔泉千壑竞,涨海一潮平。
幽事凭谁说,群蛙莫漫鸣。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谧之美。首句“高轩当雨岫,氛霭望中盈”描绘了雨后云雾缭绕的山景,高大的建筑在雨后的云雾中显得格外神秘。接着,“湿鸟频舒翅,风松共落声”通过鸟儿的动作和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展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而后,“奔泉千壑竞,涨海一潮平”则以奔腾的泉水和海面的平静对比,展现了自然界力量与和谐的统一。最后,“幽事凭谁说,群蛙莫漫鸣”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
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各问其性情,变之俱不能。
公为二千石,我为山海客。
志业岂不同,今已殊名迹。
相里不相类,相友且相异。
何况天下人,而欲同其意。
人意苟不同,分寸不相容。
漫问轩裳客,何如耕钓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