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宣房未筑宫,下流春汛颇汹汹。
天心是要江河合,地势愁当湖海冲。
莫漫停桡赋花月,先教徙宅避鱼龙。
秋来更献平渠策,好共贤书达九重。
闻道宣房未筑宫,下流春汛颇汹汹。
天心是要江河合,地势愁当湖海冲。
莫漫停桡赋花月,先教徙宅避鱼龙。
秋来更献平渠策,好共贤书达九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送陈理堂学博归江南(其三)》。诗中描绘了对江河治理的深思与对民生福祉的关切。
首联“闻道宣房未筑宫,下流春汛颇汹汹”以“宣房”暗指治理黄河的工程,表达了对未完成的治水工程的担忧,同时点出春汛时节江河水势汹涌的现实情况。
颔联“天心是要江河合,地势愁当湖海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的意志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治理江河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流露出面对复杂地理条件时的无奈与忧虑。
颈联“莫漫停桡赋花月,先教徙宅避鱼龙”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提醒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安全问题。这里“停桡”、“赋花月”象征着享受生活,“徙宅避鱼龙”则是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关怀。
尾联“秋来更献平渠策,好共贤书达九重”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秋季到来之时,能提出更为有效的治水策略,并通过贤明之士的渠道,将这些策略传达给更高层的决策者,以期得到实施,解决江河治理的问题。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治理之道的深思熟虑。
君不见绿珠吹笛意态閒,画楼百尺垂阑干。
红妆千年不复识,今日忽见春风村。
又不见景阳丽华唱璧月,酡腮半露钿花繁。
酒酣妙舞未肯散,一笑婉娩宫井寒。
馀妍尚可眩一世,绿空化尽难为完。
坐令前身白玉质,施朱作艳娇能言。
颇疑守宫点臂痕不灭,又疑如意伤颊血未乾。
凄风澹月疏竹外,幽香著客能返魂。
同根霜雪魁百卉,未有早秀争秋兰。
煌煌庭院生晓色,一树变作扶桑暾。
我欲呼坡仙,叩门共醉诗清温。
我欲唤东野,长安一日走马看。
向来酒禁今已释,莫遣顷刻无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