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者飞雹几破屋,颇说四郊妨麦熟。
十日霖雨一日晴,泥潦漫漫不容足。
凄风寒凉肃肌骨,五月更衣初秋服。
草木伤摧亦可怜,造物凭陵竟何欲。
阴阳错行成疫疠,君子慎疾防寒燠。
荒凉穷巷幸无他,更劝高眠饱饘粥。
昨者飞雹几破屋,颇说四郊妨麦熟。
十日霖雨一日晴,泥潦漫漫不容足。
凄风寒凉肃肌骨,五月更衣初秋服。
草木伤摧亦可怜,造物凭陵竟何欲。
阴阳错行成疫疠,君子慎疾防寒燠。
荒凉穷巷幸无他,更劝高眠饱饘粥。
此诗描绘了一幅农村初夏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乡土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以及对疾病的警觉。诗中“昨者飞雹几破屋”表现了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威胁;“颇说四郊妨麦熟”则透露出麦子受损而未成熟,反映出农作物生长的不确定性。接下来的“十日霖雨一日晴,泥潦漫漫不容足”描绘了连绵的雨水给农村带来的一片泥泞,人们行走困难。
在“凄风寒凉肃肌骨,五月更衣初秋服”中,诗人感受到了季节变化的冷意,以及随之而来的穿戴改變,这里也暗示了初夏已过,进入了秋天的气候。接着,“草木伤摧亦可怜,造物凭陵竟何欲”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受损植物的同情,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思考。
“阴阳错行成疫疠,君子慎疾防寒燠”则是从医学角度出发,提醒人们注意健康,预防因天气变化引起的疾病。最后,“荒凉穷巷幸无他,更劝高眠饱饘粥”中,诗人在描述了乡村的萧瑟景象后,提出了一种生活建议,那就是在艰难时期寻找安慰和营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农事、健康以及生活智慧的深刻思考。
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
打尽来禽那待熟,半开萱草已先翻。
独龙冈顶青千摺,十字河头碧一痕。
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
随风万里。已无心出岫,浮游天地。
为问山中何所有,此意不堪持寄。
淡薄相依,行藏自适,一片松阴外。
石根苍润,飘飘元是清气。
长伴暗谷泉生,晴光潋滟,湿影摇花碎。
浊浊波涛江汉里,忽见清流如此。
枝上瓢空,鸥前沙净,欲洗幽人耳。
白蘋洲上,浩歌一棹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