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徙我床,窗破补其罅。
衣穿傲狐貉,食淡忘脍炙。
人生老可哀,百事就衰谢。
我喜在得归,味美如啖蔗。
虽云茅茨陋,岂不贤传舍。
儿能牧鸡豚,身自种桑柘。
市垆酒易赊,邻厩驴可借。
睡任门生嘲,醉无官长骂。
见书眼先闭,惰懒亦自赦。
却后五百年,林间作佳话。
屋漏徙我床,窗破补其罅。
衣穿傲狐貉,食淡忘脍炙。
人生老可哀,百事就衰谢。
我喜在得归,味美如啖蔗。
虽云茅茨陋,岂不贤传舍。
儿能牧鸡豚,身自种桑柘。
市垆酒易赊,邻厩驴可借。
睡任门生嘲,醉无官长骂。
见书眼先闭,惰懒亦自赦。
却后五百年,林间作佳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书意》,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简朴与自得,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首句“屋漏徙我床,窗破补其罅”写出了生活的艰辛,但诗人并未因此沮丧,反而以“衣穿傲狐貉,食淡忘脍炙”表达出对朴素生活的满足。诗人感慨人生易老,“百事就衰谢”,但他更珍惜回归自然的乐趣,觉得“我喜在得归,味美如啖蔗”。
诗中提到的茅茨陋室,虽简陋却自有其乐趣:“儿能牧鸡豚,身自种桑柘”,体现出家庭的和谐与自给自足。诗人享受着“市垆酒易赊,邻厩驴可借”的简单生活,无拘无束,不受官场束缚,即使被孩童嘲笑、醉酒免于长官责骂,也乐在其中。
最后两句“见书眼先闭,惰懒亦自赦”,表达了诗人对阅读的热爱和对懒散的宽容,而“却后五百年,林间作佳话”则预示了后人会将这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视为佳话。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陆游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此生何处是真归,俯仰人间念念非。
雨后溪山无限好,烟中鸥鹭自由飞。
只轮双桨成何事,白酒黄鸡可息机。
北客上来千万恨,故乡回首夕阳微。
一天春意,趁东皇幽赏,重飞端叶。
造物有心成伟观,来伴红蕖开彻。
桂魄初圆,梅腮全放,节物俱奇绝。
冷官门巷,望中北固楼堞。
遐想篷底高人,拥衾无寐,九曲肠增结。
我亦低窗翻蠹纸,失喜瑶花盈尺。
拥鼻孤吟,搔头危坐,所欠惟佳客。
须君来此,脸纹相对生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