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崖渡水六七里,划见幽岩画屏倚。
却蹑长虹信步行,下瞰浅清皆脚底。
漫郎泉石之董狐,妙语品题良不诬。
千岩万壑果何似,吾家九疑真不如。
沿崖渡水六七里,划见幽岩画屏倚。
却蹑长虹信步行,下瞰浅清皆脚底。
漫郎泉石之董狐,妙语品题良不诬。
千岩万壑果何似,吾家九疑真不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自然美景。开篇“沿崖渡水六七里,划见幽岩画屏倚”两句,用“沿崖渡水”形象地表达了行走于险峻的山崖之上,穿越溪流的艰难过程。而“划见幽岩画屏倚”则描绘出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其中“幽岩”指深邃的岩石,“画屏倚”形象地表达了山峰如同屏风一般排列,给人以自然美景的享受。
接着,“却蹑长虹信步行,下瞰浅清皆脚底”两句,则通过“却蹑长虹”的奇特想象,诗人仿佛踏着彩虹般的道路前行,而“下瞰浅清皆脚底”则表明诗人站在高处俯视,可以看到脚下的溪流清澈见底,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隐含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再下来,“漫郎泉石之董狐,妙语品题良不诬”两句中,“漫郎”意味着悠闲自得,而“泉石之董狐”则指代古人董狐善于鉴赏泉水与石头之美。这里的“妙语”是对诗人自己所作评价,认为自己的品评合乎情理,不为过誉。
最后,“千岩万壑果何似,吾家九疑真不如”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居住之地——九疑山的美丽景色,在他心中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是一种自豪,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的山水情怀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
两翁连诗轴,誇我新生孙。
种德固有后,扰龙同一门。
祥应偶然耳,矫激笑刘昆。
要令百世祀,那止一饭恩。
遥知汤饼局,欢传溪上村。
茅堂满宾客,秫酒对鸡豚。
我亦劝两翁,自放琴与樽。
此生复何事,醉吟阅朝昏。
痴情爱佳月,乐事期中秋。
造物故相戏,不遣金波流。
玄云如涂墨,急雨欲涨沟。
瞑色暗无际,壮声浩莫收。
揖谢云雨师,努力勿罢休。
归来坐书室,杯酒自献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