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群奔外,申威一呼间。
功名归死事,义勇鄙生还。
矢向胡天尽,弓犹汉月弯。
君王思战苦,起冢象天山。
鏖战群奔外,申威一呼间。
功名归死事,义勇鄙生还。
矢向胡天尽,弓犹汉月弯。
君王思战苦,起冢象天山。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赵秉文为梅和尚节使所作的挽词之一,通过描绘战场上的英勇场景和对逝者的哀悼,展现了浓郁的英雄主义情怀与深沉的悲壮情感。
首句“鏖战群奔外”,开篇即以“鏖战”二字点明了战场的激烈与残酷,群奔则暗示了敌军溃败的景象,营造出一幅紧张激烈的战争画面。
“申威一呼间”则转折至战场上的英雄壮举,一个“呼”字,生动地展现了指挥官在关键时刻的果敢与决断,一呼百应,彰显了领袖的魅力与军队的凝聚力。
“功名归死事,义勇鄙生还”两句,表达了对战场牺牲者的崇高敬意。功名与死事并提,强调了牺牲者为国家、为正义而战的高尚精神;“义勇”与“鄙生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还者的渺小与牺牲者的伟大。
“矢向胡天尽,弓犹汉月弯”描绘了战场上的壮观景象。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天空,最终耗尽;而弓弦虽已松弛,但依然保持着月牙形的弧度,象征着战斗的坚韧与不屈。这一景象既是对战场惨烈的再现,也是对勇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
“君王思战苦,起冢象天山”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君王,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反思与对逝者的怀念。君王因战争之苦而思念,为纪念逝者,建立的坟冢仿佛天山一般高大,寄托了对英雄们的无限哀思与崇敬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场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逝者的深情悼念,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天公飞雪斗梅英,未有东风便有情。
竹里藏春春不觉,水边见月月羞明。
神人自惜迷姑射,天女何妨伴净名。
第一花中拈实相,谈禅说法大修行。
吾为士大夫,汝为隶子弟。
身未列官常,庶人亦何异。
无故不食珍,礼文明所记。
况非膏粱家,左宦乏赀费。
商山水复旱,谷价方腾贵。
更恐到前春,藜藿亦不继。
吾闻柳公绰,近代居贵位。
每逢水旱年,所食唯一器。
丰稔即加笾,列鼎又何愧。
且吾官冗散,适为时所弃。
汝家本寒贱,自昔无生计。
菜茹各须甘,努力度凶岁。
罢郡归兰省,还愁到帝乡。
趋朝骑瘦马,赁宅住闲坊。
命服纡春草,吟髭镊夜霜。
有心忆云水,无语狎班行。
药债经年欠,文编满箧藏。
教儿诵诗赋,倩客卖囊装。
寻寺谁同步,留僧自拂床。
举公投卷轴,时相觅文章。
穷达君虽了,沉沦我亦伤。
何当升大用,吾道始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