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帝当年此筑台,称雄亦岂偶然哉。
谩通异国求阳燧,不道偷儿饮漆杯。
能使越人存旧迹,始知秦吏有奇才。
祇今黄屋归何处,但见牛羊夕下来。
南帝当年此筑台,称雄亦岂偶然哉。
谩通异国求阳燧,不道偷儿饮漆杯。
能使越人存旧迹,始知秦吏有奇才。
祇今黄屋归何处,但见牛羊夕下来。
此诗描绘的是古时南帝所筑高台,表达了对其雄伟气势的赞叹。通过“称雄亦岂偶然哉”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这座台的宏大与非凡的肯定。而后两句“谩通异国求阳燧,不道偷儿饮漆杯”,则透露出对古人智慧和勇气的赞美,意指他们不畏艰难,甚至能够沟通外国以获得光亮,也就是追求知识与文明的精神。
诗中“能使越人存旧迹,始知秦吏有奇才”两句,显示了对古代秦朝管理者智慧和能力的肯定,他们不仅能留下历史遗迹,还展现出超凡的才能。这里的“越人”可能指的是南方某个民族或地区的人民,而“秦吏”则是秦朝的官员,通过这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不同朝代、不同民族间文化交流与历史遗留的深刻认识。
最后两句“祇今黄屋归何处,但见牛羊夕下来”,描绘了一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情景。“黄屋”通常指代帝王之宫,也象征着权力中心,而“归何处”则表达了对昔日繁华如今何在的无奈与怀旧。紧接着,“但见牛羊夕下来”,这一景象转换为现实生活中的平和场景,表现出一种历史沧桑与现实之间的对比,以及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物态更新的感慨。
总体来看,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情怀,还通过对比古今、强调文化传承与智慧尊重,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哲理和审美情趣。
银炉炽炭麒麟红,销金帐煖熏笼烘。
爨下有蜡可代薪,笑我夜寒痴坐然枯松。
贫富贵贱何不公,安能排云叫呼天九重。
空怜尔松生抱有用材,不遇匠石梁栋施帡幪。
盘根错节屹立冻不死,凛凛劲气犹足排严冬。
颠崖峭壁人迹绝,闲云流水相冥濛。
胡为明不能保身,丁丁斧斤山其童。
鹑衣百结缩如猬,地炉拥膝便可闲从容。
当年榷油幸不严汝禁,馀用尚及斯民穷。
阳和无声入骨髓,不知夜雪没屋霜横空。
但见濛濛香雾霭四壁,红煇紫焰明窗栊。
禦寒何必裘蒙茸,盎然一室回春风。
何当散作一天煖,坐令四海尽在春风中。
千秋万岁君,五帝三王世。
观风重令节,与民乐盛际。
蕊宫长春,洞天不老,花艳蝉辉,十里照春珠翠。
闹罗绮。遥望太极,一簇通明里。
钧台奏寿,蓬山呈妙戏。
六宫人来,五云楼迥,风送歌声,依约睿思圣制。
祷雨文昌,只全靠、心香一瓣。
才信宿,沛然膏泽,来从方寸。
早稻含风香旖旎,晚秧饱水青葱茜。
问螺江、恰见线来流,今平岸。君作事,看天面。
天有眼,从君愿。信瑞莲芝草,几曾虚献。
此雨千金无买处,丰年饱吃君侯饭。
管酿成、春酒上公堂,人人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