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黑疏窗,听不了、雨声萧瑟。
似诉到、别离儿女,临歧呜咽。
点滴不堪和雁下,凄清如向吟蛩说。
把银釭、剔尽不成眠,明还灭。云黯黯,笼纤月。
风细细,透重幕。正漏壶欲断,檐牙犹滴。
似我频挥斑竹泪,怜他碎尽枯荷叶。
尽黄昏、凄绝九回肠,愁重叠。
已黑疏窗,听不了、雨声萧瑟。
似诉到、别离儿女,临歧呜咽。
点滴不堪和雁下,凄清如向吟蛩说。
把银釭、剔尽不成眠,明还灭。云黯黯,笼纤月。
风细细,透重幕。正漏壶欲断,檐牙犹滴。
似我频挥斑竹泪,怜他碎尽枯荷叶。
尽黄昏、凄绝九回肠,愁重叠。
这首清代吴茝的《满江红·听雨》描绘了一幅深夜听雨的孤寂画面。开篇以“已黑疏窗”起笔,营造出寂静的夜晚,窗外雨声“萧瑟”,仿佛在低语着离别的哀伤,如同儿女临行时的哽咽。接着,诗人通过“点滴不堪”与“凄清如吟蛩说”,将雨声与秋虫的鸣叫相融合,更添愁绪。
“银釭剔尽不成眠,明还灭”一句,写诗人试图驱散寂寞,却无法入眠,只能看着灯火忽明忽暗,象征着内心的纷扰与不安。接下来,词人借景抒情,云层厚重,遮蔽了微弱的月光,细风穿透重重帘幕,暗示着愁绪无处不在。雨滴不断,如同自己的泪水,连同檐头的滴水,共同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
“似我频挥斑竹泪,怜他碎尽枯荷叶”运用比喻,将自己的愁苦比作斑竹泪,又怜悯枯荷的命运,表达了深深的哀伤。最后,“尽黄昏、凄绝九回肠,愁重叠”收束全词,黄昏的落寞、雨夜的漫长,都加重了词人的愁苦,使得情感层次丰富,感人至深。整首词以雨声为线索,寓情于景,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斗柄欲东指,吾兄方北游。
无媒谒明主,失计干诸侯。
夜雪入穿履,朝霜凝敝裘。
遥知客舍饮,醉里闻春鸠。
终岁不得意,春风今复来。
自怜蓬鬓改,羞见梨花开。
西掖诚可恋,南山思早回。
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
释事怀三隐,清襟谒四禅。
江鸣潮未落,林晓日初悬。
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
望谐舟客趣,思发海人烟。
顾枥仍留马,乘杯久弃船。
未忧龟负岳,且识鸟耘田。
理契都无象,心冥不寄筌。
安期庶可揖,天地得齐年。
问我将何去,清晨溯越溪。
翠微县宿雨,丹壑饮晴霓。
树影捎云密,藤阴覆水低。
潮回出浦驶,洲转望乡迷。
人意长怀北,江行日向西。
破颜看鹊喜,拭泪听猿啼。
骨肉初分爱,亲朋忽解携。
路遥魂欲断,身辱理能齐。
畴日三山意,于兹万绪暌。
金陵有仙馆,即事寻丹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