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居不见山,披图得佳趣。
茆茨隐石根,槎桥入溪路。
欹崖势若飞,半岭开晴雾。
将非梦境中,或是曾游处。
如登华顶峰,稍识蔓菁渡。
振衣宁后期,松华满春树。
城居不见山,披图得佳趣。
茆茨隐石根,槎桥入溪路。
欹崖势若飞,半岭开晴雾。
将非梦境中,或是曾游处。
如登华顶峰,稍识蔓菁渡。
振衣宁后期,松华满春树。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静谧与生机。诗人以“城居不见山,披图得佳趣”开篇,巧妙地对比了现实与想象中的美景,引人遐想。接着,“茆茨隐石根,槎桥入溪路”两句,描绘了山间茅屋掩映于石缝之间,木桥蜿蜒通向溪流深处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隐逸而幽静的氛围。
“欹崖势若飞,半岭开晴雾”进一步展示了山势的险峻与变幻莫测的天气,悬崖峭壁仿佛在空中飞翔,半山腰的云雾在阳光照耀下缓缓散开,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诗人接着提出疑问:“将非梦境中,或是曾游处?”这句既是对画面美的赞叹,也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忆,引发读者对美好事物的共鸣。
最后,“如登华顶峰,稍识蔓菁渡”暗示了诗人对更高远境界的追求,仿佛站在华山顶峰,能辨识出远处的蔓菁渡口,象征着心灵的升华与探索。全诗以“振衣宁后期,松华满春树”收尾,表达了诗人不愿错过这美好的自然风光,希望在春日里与松树的花朵相伴,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