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泉书院》
《二泉书院》全文
清 / 龚锡纯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江陵于分宜,相去一问耳。

分宜无不至,江陵亦诚鄙。

但看郑乡校,书院曷可毁。

毁之甚防川,天下纷然矣。

朝野乃相持,岂复有国是。

岿然鲁灵光,二泉九龙峙。

文庄去已久,并移忠定祀。

固赖贤守令,虚堂亦可委。

清风吹竹林,清泉流不已。

在下师文庄,在上侨可企。

不闻古大臣,休休无他技。

(0)
鉴赏

这首诗《二泉书院》由清代诗人龚锡纯所作,通过对比江陵与分宜两地的距离,以及对二泉书院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首句“江陵于分宜,相去一问耳”描绘了江陵与分宜之间的距离之近,仿佛只需一问便可到达,隐喻了知识与文化的传播不应有障碍。接着,“分宜无不至,江陵亦诚鄙”则表达了对两地文化的平等态度,强调了知识无远弗届,不分地域。

“但看郑乡校,书院曷可毁”一句,借用了古代郑国设立乡校以教化民众的典故,强调了书院作为教育场所的重要性,不可轻易破坏。接下来,“毁之甚防川,天下纷然矣”进一步阐述了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如同防止洪水泛滥,避免社会动荡。

“朝野乃相持,岂复有国是”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政治对立的现状,暗示了教育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可或缺性。而“岿然鲁灵光,二泉九龙峙”则以鲁灵光殿和二泉九龙峙的景象,象征着稳固的文化根基和自然之美,强调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文庄去已久,并移忠定祀”提到了已逝的文人学者,表达了对他们贡献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体现了对后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期待。“固赖贤守令,虚堂亦可委”则赞扬了地方官员在维护文化传承方面的责任与作用。

最后,“清风吹竹林,清泉流不已”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持续流动。“在下师文庄,在上侨可企”表达了对文人的尊敬与追求,希望后人能够学习他们的精神,达到更高的境界。“不闻古大臣,休休无他技”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真正的智慧和才能不仅仅在于权力或技艺,更在于品德和对知识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教育、文化、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传承、文化保护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和强烈呼吁。

作者介绍

龚锡纯
朝代:清

龚锡纯,字侯复,号问渠,清无锡人。乾隆辛酉解元,有《步云楼诗草》藏于家。
猜你喜欢

季三公书来并寄茶

自来不作长安字,一纸惊看寄塞垣。

父子弟兄同友谊,冰霜雨露总君恩。

十年尚忆三山月,七碗还浇五岭魂。

大雁欲飞寒逾好,时时传语慰田园。

(0)

闻柱江将至

笑指天山气独豪,先持尺素报吾曹。

长城雪压龙文动,野戍云开马首高。

歌发欲呼犹子梦,泪飞先湿老僧袍。

荒魂招尽情无尽,收拾岩烟并海涛。

(0)

和栖贤和尚见寄韵

鈯斧东来话近因,寸缄未达共沾巾。

艰难菽水愁孤钵,潦倒风沙泣罪人。

入夜笳声传雁塞,何年斗气合龙津。

乡关逾远师颜老,橹断遥知梦又频。

(0)

赠赤公五首·其二

愿遍三千麈任挥,到来况是旧王畿。

亦知冰雪皆恩泽,谁道云烟省是非。

阙下已闻钟鼓遍,海东犹待雨花飞。

天龙翘首余多病,从此焚香老翠微。

(0)

明知旅泊在人间,刀锯从他只有顽。

直到极边方彻骨,得逢好友便开颜。

百年怪事空中电,一片孤情海上山。

但使五灯能续燄,玉门何必愿生还。

(0)

过昌黎故里

曾贬潮阳路八千,潮阳山水仗公传。

谁知一片蓝关雪,又伴孤踪辽海边。

佛骨偏能留世道,鳄鱼今已遍桑田。

当时空自三书重,此际应知识大癫。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