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晚爱肥牛亭,僣上辄有请。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
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
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晚爱肥牛亭,僣上辄有请。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
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
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属于《杂兴十二首》中的最后一首。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通过对安昌侯田产和生活享乐的描述,实际上是在批评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
"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两句开篇便点出了安昌侯的权势与富裕,拥有大量土地。"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描述了他豪华的生活和享受,后堂可能指的是他的官邸或府第,而"女乐"则是指他的娱乐生活。
然而接下来的"晚爱肥牛亭,僣上辄有请" 和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则透露出安昌侯的私心和对国家事务的忽视。他只关心自己的享乐,对于国内外的事情并不尽心。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 这两句直接点出了他表面上的正义与内心的贪婪。"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则是对统治者只关心保持个人的权力和地位,而不顾国家和百姓福祉的批评。
最后两句"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是指安昌侯不知道他的行为会带来灾难,即使他已经死去,但他的罪行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寄言发冢儒" 可能是指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对时局的不满和批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安昌侯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如官员的腐败、贪婪,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和民众福祉的漠视。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