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雪》
《喜雪》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寒空雨止暂霏微,积渐随风散乱飞。

夜气直能欺毯纩,晨光不待启窗扉。

儿童踊跃欢声起,鸟雀摧藏过翼稀。

想见竹梢亚梅处,家人扫径望予归。

(0)
注释
寒空:寒冷的天空。
霏微:轻微的、稀疏的。
夜气:夜晚的冷气。
欺毯纩:穿透毛毯般的冷。
晨光:清晨的阳光。
儿童:孩子们。
踊跃:欢跃、活泼。
鸟雀:鸟儿。
亚梅:低垂的梅花。
扫径:清扫道路。
予归:我回家。
翻译
寒冷的天空中雨已停歇,只剩下微微的细雨纷飞。
夜晚的冷气仿佛能穿透毛毯,清晨的阳光无需等待就穿透了窗户。
孩子们欢声笑语跳跃,鸟儿们因惊吓而飞过时稀疏可见。
想象那竹梢低垂梅花盛开的地方,家人清扫小路期待我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初晴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温馨。"寒空雨止暂霏微,积渐随风散乱飞"两句,写出了雪停之后,天空依然寒冷,但细小的雪花还在空中游移,随着微风飘散,显得既柔和又生动。

接下来的"夜气直能欺毯纩,晨光不待启窗扉"两句,则描写了室内外的温差。夜晚的寒气还渗透在毯子和被褥中,而清晨的阳光却迫不及待地穿透窗棂,展现出一天之际的温暖与希望。

诗人的情感在"儿童踊跃欢声起,鸟雀摧藏过翼稀"两句中得到了释放。孩子们在雪后欢快地玩耍,他们的笑声和动作充满了活力;而鸟儿则是在雪后的枝头上跳跃,它们的身影或隐或现,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最后两句"想见竹梢亚梅处,家人扫径望予归"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好景致的向往以及家人的思念。"竹梢亚梅处"暗示了一种幽静与雅致,而"家人扫径望予归"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家的温暖和归属感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雪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平和,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牧歌寄谦牧翁

山前群羊儿,群羊化为石。

山后谦牧翁,双牛挂虚壁。

仙佛道不同,妙处各自得。

我来牧坡上,牧翁已牧出。

风行麦浪高,日暖柳阴直。

沙平草正软,隔林数声笛。

试问翁牧意,著鞭还用力。

牵起鼻撩天,蹋地四蹄实。

渴饮菩提泉,饥来噍刍苾。

步行颠倒骑,神光背上射。

因悟角前后,通身白的皪。

勿使蹊人田,毋乃失其职。

舍策脱蓑归,人牛两无迹。

(0)

谢叠山先生己丑九月被执北行闽士以诗送之倚歌以饯·其二

襄汉无人替一肩,遂令杞国坠青天。

是谁铸此一大错,此事公知三十年。

尽爱中都为宰相,岂知上界有神仙。

纵饶不返南飞翼,也合津桥化血鹃。

(0)

立夏前五日出郊送春

前回马首络青春,春我相逢皆故人。

今朝出门忽失笑,春如五日之京兆。

莺痴蝶騃不知愁,惟有杜鹃啼到晓。

春到园林邮传哉,藤阴次第庇莓苔。

愿春长在人长健,何惜与春归去来。

(0)

和京教李景平·其一

父子才名压二班,儒官咫尺近家山。

官閒人羡清华选,诗好天开笑粲颜。

雌甲一生甘守拙,雄飞千里莫渠攀。

骨凡自分仙难做,懒去从人学九还。

(0)

减字木兰花.春情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0)

怀钟山

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钟山。

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