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甲申岁,法夷寇南瀛。
公自平发逆,久叹髀肉生。
英雄乘时势,系越更请缨。
四郊刁斗急,虎帐夜不惊。
胜败乃常事,深谋功竟成。
遂令彼金人,畏惧岳家兵。
莫云修武备,海岛便升平。
百年开草昧,政教未风行。
凶番赖以抚,田赋赖以清。
汽车行陆舟,电火不夜城。
顽民忽梗化,揭竿辍芸耕。
即为尧舜民,宁免租税征。
处士亦横议,时作不平鸣。
用夷以变夏,毋乃妄讥评。
斯人已不见,治绩犹分明。
创始畀后人,文献有馀荣。
斜日登大墩,古城址已倾。
岿然北门楼,寄我古今情。
忆昔甲申岁,法夷寇南瀛。
公自平发逆,久叹髀肉生。
英雄乘时势,系越更请缨。
四郊刁斗急,虎帐夜不惊。
胜败乃常事,深谋功竟成。
遂令彼金人,畏惧岳家兵。
莫云修武备,海岛便升平。
百年开草昧,政教未风行。
凶番赖以抚,田赋赖以清。
汽车行陆舟,电火不夜城。
顽民忽梗化,揭竿辍芸耕。
即为尧舜民,宁免租税征。
处士亦横议,时作不平鸣。
用夷以变夏,毋乃妄讥评。
斯人已不见,治绩犹分明。
创始畀后人,文献有馀荣。
斜日登大墩,古城址已倾。
岿然北门楼,寄我古今情。
这首诗《追怀刘壮肃公》由清代诗人陈瑚(沧玉)所作,是对刘壮肃公的深切缅怀与高度评价。诗中描绘了刘公在乱世中的英勇事迹和对国家的深远影响。
首句“忆昔甲申岁,法夷寇南瀛”描绘了历史背景,甲申年,外敌入侵,局势动荡。接着“公自平发逆,久叹髀肉生”赞扬刘公平定叛乱,长时间的辛劳使他感叹身体消瘦,体现了他的勤勉与牺牲精神。
“英雄乘时势,系越更请缨”表明刘公抓住时机,主动请缨,展现了其勇猛与担当。接下来的“四郊刁斗急,虎帐夜不惊”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但刘公的军队却能保持镇定,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胜败乃常事,深谋功竟成”指出战争并非一帆风顺,但通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最终取得了胜利。“遂令彼金人,畏惧岳家兵”强调了刘公的军事成就,使得敌人闻风丧胆。
“莫云修武备,海岛便升平”提出加强国防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海上的和平。接着“百年开草昧,政教未风行”表达了对刘公开创局面的赞赏,尽管政治教化尚未普及,但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凶番赖以抚,田赋赖以清”说明刘公的治理让蛮族得以安抚,税收得以清理,社会秩序得到改善。“汽车行陆舟,电火不夜城”描绘了现代化的景象,体现了刘公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
“顽民忽梗化,揭竿辍芸耕”描述了民众从顽固到接受教化的转变,停止了反抗,开始从事农业劳动。“即为尧舜民,宁免租税征”表达了对刘公治理下人民生活改善的肯定。
“处士亦横议,时作不平鸣”提到文人士大夫的言论自由,反映了社会的开放与进步。“用夷以变夏,毋乃妄讥评”则讨论了如何利用外来文化改变本国文化的问题,提出了谨慎的态度。
最后,“斯人已不见,治绩犹分明”感慨刘公虽已离世,但其治国之功依然清晰可见。“创始畀后人,文献有馀荣”赞扬刘公开创的事业将惠及后人,其功绩将被历史铭记。“斜日登大墩,古城址已倾”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古城遗迹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形成对比。“岿然北门楼,寄我古今情”表达了对刘公及其时代深深的怀念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刘壮肃公事迹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其在乱世中的卓越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山城秋早,听画角吟风,晓来声咽。
梦断华胥人乍起,冷浸一天霜月。
灏气参横,尘埃洗尽,玉管濡冰雪。
兴来吟咏,灵均谁谓今绝。
闻道潇洒王孙,对黄花清赏,喜延佳客。
一坐簪缨谭笑处,全胜东篱山色。
酒兴云浓,诗肠雷隐,饮罢须臾设。
醉归凝伫,此怀还与谁说。
笑花神较懒,似忘却、趁清明。
更油幄晴悭,箬庵寒浅,湿重红云。
东君似怜花透,环碧ㄓ、遮住怕渠惊。
惆怅犊车人远,绿杨深闭重城。香名。谁误娉婷。
曾注谱、上金屏。问洛中亭馆、竹西鼓吹,人醉花醒。
且莫煎酥涴却,一枝枝、封蜡付铜瓶。
三十六宫春在,人间风雨无情。
天基佳节后。又诗咏嵩生,贤歌天佑。千龄运非偶。
庆一堂风虎,云龙感召,相门华胄。
盛少屈、一钱太守。
听吏歌、一径棠阴,民颂两岐麦秀。知否。
海峰天柱,道骨仙风,总天所授。席虚机右。
金瓯下,署名久。
伫泥封飞下,沙堤归去,指日家声复旧。
年年献、金鉴千秋,玉卮万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