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归来昔陶公,七闽召还今邓子。
不将出处作殊观,便了陶邓无生死。
五柳归来昔陶公,七闽召还今邓子。
不将出处作殊观,便了陶邓无生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作品,名为《靖节先生祠下》。诗中的“五柳”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高士嵇康,他隐居在河南淮阳的五柳庄,以清高自守而闻名;“陶公”则是指晋代的文学家陶渊明,他辞官归田,过着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两位古代人物的隐逸精神,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向往。
“七闽”在这里可能是指邓肃本人,他被召还,意味着他从官场中解脱出来,可以回到自己的田园生活。诗中的“不将出处作殊观,便了陶邓无生死”,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认为隐逸和在世的区别并不重要,关键是内心的自在与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隐逸之士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超越生死看待问题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人对于世俗束缚的不满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怅望云中城,犹隔桑乾水。
远道令人愁,况近单于垒。
单于何猖狂,侵掠日未已。
苍茫应与朔,满眼生荆杞。
天子廑宵旰,吾徒宁不耻。
杨公慷慨人,愤时恒拊髀。
谈兵樽俎间,往往得神理。
兹行讵徒然,王庭应远徙。
分手勿踌躇,丈夫志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