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风片,遮断朱楼路。飞来小艇,摇从空翠去。
天仙姝丽如花,隔却窗帘烟雾。沈沈不闻人语。
春无主。阿谁更向,黄篾篷边独延伫。
天连水碧,焉知天尽处。
缤纷杜若兰荪,穷望苍苍极浦。依稀九霄钟鼓。
雨丝风片,遮断朱楼路。飞来小艇,摇从空翠去。
天仙姝丽如花,隔却窗帘烟雾。沈沈不闻人语。
春无主。阿谁更向,黄篾篷边独延伫。
天连水碧,焉知天尽处。
缤纷杜若兰荪,穷望苍苍极浦。依稀九霄钟鼓。
这首《扑蝴蝶·怀远》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中景致与怀远之情。
开篇“雨丝风片,遮断朱楼路”,以轻柔的雨丝和微风,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飞来小艇,摇从空翠去”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小艇在翠绿的湖面上轻轻划过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
“天仙姝丽如花,隔却窗帘烟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远处的景物比作天上的仙女,既美丽又神秘,同时通过“窗帘烟雾”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距离感,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立体。
“沈沈不闻人语。春无主。”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仿佛春天也失去了生机,没有了往日的喧闹,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阿谁更向,黄篾篷边独延伫。”诗人在这里设问,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或是怀念着某个人,独自在黄竹编的小船边久久站立,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孤独。
“天连水碧,焉知天尽处。”这一句将视线拉远,引人遐想,天与水相连,碧蓝一片,不知尽头在何方,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远方的向往与追寻。
“缤纷杜若兰荪,穷望苍苍极浦。”杜若与兰荪是江南常见的植物,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对远方的思念与追求。
“依稀九霄钟鼓。”最后,诗人以九霄钟鼓的声响,象征着对远方的呼唤与期盼,整个画面在宁静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综上所述,《扑蝴蝶·怀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深深思念与追求,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东坡不恋二千石,却羡黄州芋径尺。
一饱何妨作许难,千古光芒贯白日。
我生不暇哭途穷,入户青钱转手空。
肉食不容久青琐,齿牢但可叩天钟。
许侯诗成谢斲削,飞流来洗徐凝恶。
开缄百里已生春,九州更赖此心廓。
当时大镬四十石,馅粗如柱饼八尺。
饱食起来舞金刚,挥戈天上驻斜日。
底事年来到骨穷,炙蒲脯苔诳腹空。
斗牛一饭期五日,一半又听阇黎钟。
啄腐吞腥将日削,天公作意殊不恶。
十围渐化杨柳轻,因驭冷风上寥廓。
雨馀榴火欲烧空,宫槐老翠闇薰风。
即今此景那可恃,忽观玉露泣芙蓉。
请公文急出新格,一变茅黄兼苇白。
坐令鼠辈扫地空,毋使再来相主客。
异日光芒李杜高,声价岂但一时豪。
故应高视空四海,纷纷过眼万银袍。
我生作意游弱水,蓬莱杳隔三万里。
何如平地揖诗仙,一洗从来郑卫耳。
期公便作九鼎重,云水未容扁舟弄。
漫天霖雨在胸襟,半夜吹作高宗梦。
鬼方月窟虽殊陬,愿治之心辄相投。
泽民事业无多子,要使人人鼓腹游。
一岁无多数日耳,归心应逐东流水。
遥想解鞍在于门,满室生春舞妻子。
明朝去拜绛帷人,迟迟他邦冀勿嗔。
愿及散才求入社,寓诗千里欲寻真。
医门不与多病绝,无盐自献那羞拙。
谁知此质非良金,政须乃翁为点铁。
我瓠非五石,安能枵不用。
但恃少年气,未肯就羁鞚。
越人已断发,章甫浪出宋。
何如子建文,脱口人争讽。
笑示善者机,绮语时一弄。
妙竟秘不传,尺管阁云梦。
固应羞芹藻,清明奴隶共。
明年郁梧桐,定作喈喈凤。
归来访原宪,慎毋学子贡。
故人犹未病,反己能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