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将生计托长镵,总被时人笑老憨。
造物亦怜客衲薄,严霜飞不到茅庵。
漫将生计托长镵,总被时人笑老憨。
造物亦怜客衲薄,严霜飞不到茅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僧人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他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漫将生计托长镵”,以“长镵”(一种农具)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暗示诗人不追求世俗的物质富足,而是以自然为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的“漫”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随意和自在态度。
次句“总被时人笑老憨”,则揭示了社会上对他这种生活方式的不解和嘲笑。诗人并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依然坚守自己的选择,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
第三句“造物亦怜客衲薄”,“造物”指的是自然界的创造者或宇宙规律,这里表达的是自然界对这位僧人的怜悯和理解。尽管他的衣着朴素(“客衲薄”),但自然却并未因此而忽视他,反而给予了特别的眷顾,如严霜不至茅庵,寓意着他的心灵得到了自然的庇护和滋养。
最后一句“严霜飞不到茅庵”,形象地描绘了在严寒中,茅庵内温暖如春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即使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诗意美。
中圃本膏壤,始觉气候偏。
出土蓼甲红,近水芹芽鲜。
挑以宝环刀,登之馔玉筵。
僻远尚含冻,安占春阳前。
造物非有意,地势使之然。
置酒兰菊间,宾主适所适。
权豪自炎炎,下上走役役。
兹时况休沐,良可会朋戚。
流俗务趋喧,宁思事闲寂。
我辈岂其愚,欢言无吝色。
相与举杯盂,高歌不知夕。
秋花未黄紫,秋云多淡白。
但知沉醉归,莫顾有吏责。
冠绋身外物,傥来安足惜。
吾贫喜从游,幸免挂钱僻。
北峰压城苍,南岫缘溪绿。
谁知昔人游,尚想丛桂馥。
鸟兽安可群,呼鸣自为族。
傥闻羡门术,一蹑尘外躅。
阳春何处来,客自商丘至。
一唱新辞工,始见故人意。
园林谁与游,卉木欣已媚。
花上有微阴,水边无近思。
遥怜数觞豆,何必亲歌吹。
牧马忆当时,招延遗旧地。
不逢浮沼雁,但见衔鱼翠。
日予谬词律,答句嗟芜累。
安能接贤彦,乐事联轻骑。
独不负春风,尘缨此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