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通家不厌频,青山心性白云身。
阴林石溜风传语,霜月溪梁水写真。
岁俭鱼鲑难猝致,天寒乌鸟自相亲。
燎炉薪暖糟床响,随分欢留作好春。
来往通家不厌频,青山心性白云身。
阴林石溜风传语,霜月溪梁水写真。
岁俭鱼鲑难猝致,天寒乌鸟自相亲。
燎炉薪暖糟床响,随分欢留作好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表元的作品《舒子俊见过》,通过对日常交往和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出诗人与友人舒子俊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欣赏。首句“来往通家不厌频”,表达了诗人与舒子俊交往频繁,如同家人般的亲近;“青山心性白云身”则以自然意象比喻他们的高洁品性和淡泊生活态度。
接下来,“阴林石溜风传语,霜月溪梁水写真”两句,通过风声在林间石溜间回荡和月光下溪流的倒影,描绘出宁静而生动的画面,寓言了他们之间交流的默契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感慨“岁俭鱼鲑难猝致”,在歉收之年,寻常的美食也难以轻易获得,然而“天寒乌鸟自相亲”,寒冬中乌鸟的相伴更显友情的可贵。
最后,“燎炉薪暖糟床响,随分欢留作好春”两句,描述了围炉取暖、饮酒作乐的场景,即使生活简朴,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将这份欢乐视为春天一般美好。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宋末元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
盘马万山顶,弹禽群木中。
追思年少行乐,减尽旧豪雄。
三十六峰青矗,三百六滩碧逝,归路杳重重。
拱手问仙伯,谪宦岂天公。奉慈亲,携稚子,访琳宫。
太虚点雪高处,万虑一杯融。
但得挈家归隐,何用举家拔宅,鸡犬亦升空。
长啸下山去,脚底响松风。
客有吴郎吹洞箫,明月沉江春雾晓。
湘灵不可招,水云中,环佩摇。
画堂佳气匆匆,玉梅迎腊香初度。
人生可庆,官居极品,年登上寿。
一代风流,三公仪范,四朝耆旧。
算世间除却,东山谢傅,问谁是,调元手。
眉宇阴功何厚。看富贵荣华长久。
金章照眼,彩衣戏舞,桂枝联秀。
尚父规模,武公勋业,亨衢尽有。
愿年年剩把,普天霖雨,酿长生酒。
无名客。无牵迫。无桑无梓无田宅。古岩前。老松边。
长歌隐几,徐徐考太玄。玄中默论无生死。
实际何曾分彼此。贯千经。协三灵。
包含万化,都归一念冥。行不劳坐不倦。
任行任坐随吾便。晚风轻。暮天晴。
逍遥大道,南溪上下平。溪东幸获忘形友。
月下时斟消夜酒。酒杯停。月华清。
披补救散发,欣欣唱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