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幽姿迥不同,漫随红紫笑春风。
螳螂不是当车者,接叶攀条隐绿丛。
一径幽姿迥不同,漫随红紫笑春风。
螳螂不是当车者,接叶攀条隐绿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一径幽姿迥不同”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独特的氛围。诗人以“漫随红紫笑春风”为转折,将自然界的色彩与生机融入其中,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接着,“螳螂不是当车者”一句巧妙地引入了主角——一只在花丛中隐匿的螳螂,暗示其虽小却自有一番风骨。最后,“接叶攀条隐绿丛”则进一步强调了螳螂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展现了其生存智慧与自然之美。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一只普通昆虫的细腻刻画,传达出对自然界微妙平衡和生命多样性的赞美。诗人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画面生动有趣,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哲学思考。
日夕侍瑶山,徘徊银榜侧。
我见大冯君,温温玉比德。
清心符令颜,中怀净若拭。
岩象与风梦,之子终当协。
竹孙有高标,凤雏无短翼。
母德夫如何,孤宁不修饬。
如母所关系,不独在一宅。
育子为名臣,功终归社稷。
六珈固已荣,亨途芳始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