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贯九百五十俸,省钱请作足钱用。
妻儿尚未厌糟糠,僮仆岂免遭饥冻。
赎典赎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梦。
为报江南痴秀才,更来谒索觅甚瓮。
五贯九百五十俸,省钱请作足钱用。
妻儿尚未厌糟糠,僮仆岂免遭饥冻。
赎典赎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梦。
为报江南痴秀才,更来谒索觅甚瓮。
这首诗语言通俗,情感真挚,反映了古代士子在科举考试中面临的经济困境。诗人通过“五贯九百五十俸”开篇,直接点明了经济的窘迫状态。随后“妻儿尚未厌糟糠,僮仆岂免遭饥冻”两句,描绘出一幅家庭生活难以自给自足,甚至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况。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诗人不得不通过“赎典赎解”的方式来维持生计,而“不曾休”则表明这是一种长期且频繁的经济负担。"吃酒吃肉何曾梦"则更深化了生活的艰辛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最后,“为报江南痴秀才,更来谒索觅甚瓮”几句,诗人自称“江南痴秀才”,表达了一种自嘲,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助与悲哀,以及对知识分子处境的深刻描绘。
昔人得珠没涛渊,悟后悚惕悔厥先。
世间万事无真是,辩口莫究然不然。
此心疑然古井水,与俗方圆宁得已。
纹楸亦有进道机,介视胜负齐生死。
臧子多智守己愚,能事不盖已日孚。
南风覆舟后诈狙,义战得隽逾老夫。
闲中败意防俗物,喜君相过不待屈。
此乐政令儿辈知,阅日无庸讥愒日。
行李小槃薄,海西裨海东。
交情半新故,生世有遇逢。
从我二三子,草木臭味同。
业工画眉妩,饰此冰雪容。
高轩一再过,向我作春融。
陈侯犀一角,锦肠星斗胸。
章侯金百鍊,学派传正宗。
杨侯较诸杨,朝墨收俊功。
王郎天地间,合侍明光宫。
我老一无可,短翼群蜚中。
樽酒剪银烛,诗锦佩奚童。
宽破十日留,文律得细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