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酒先立约,庶几守得坚。
自约复自守,事亦未必然。
约语未出口,意已惨不驩。
平生死爱酒,爱酒宁弃官。
忆昔少年日,与酒为忘年。
醉则卧香草,落花为绣毡。
觉来月已上,复饮落花前。
衰肠不禁酒,此事今莫论。
因酒屡作病,自祟非关天。
朝来腹告痛,饮药痛不痊。
锐欲绝伯雅,已书绝交篇。
如何酒未绝,告至愁已先。
我与意为仇,意惨我何便。
不如且快意,伯雅再遣前。
来日若再病,旋旋商量看。
止酒先立约,庶几守得坚。
自约复自守,事亦未必然。
约语未出口,意已惨不驩。
平生死爱酒,爱酒宁弃官。
忆昔少年日,与酒为忘年。
醉则卧香草,落花为绣毡。
觉来月已上,复饮落花前。
衰肠不禁酒,此事今莫论。
因酒屡作病,自祟非关天。
朝来腹告痛,饮药痛不痊。
锐欲绝伯雅,已书绝交篇。
如何酒未绝,告至愁已先。
我与意为仇,意惨我何便。
不如且快意,伯雅再遣前。
来日若再病,旋旋商量看。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诚斋步月止酒》,通过诗中“止酒先立约,庶几守得坚”的开篇,便可看出作者对于控制饮酒行为的一种决心和努力。诗人以自我约束为起点,展现了对酒精的抵抗力,但这种决心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坚定。随着诗歌的发展,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挣扎与矛盾,他深知自己对于美酒的情有多深厚。
“忆昔少年日,与酒为忘年”一句,揭示了作者在青年时期与酒的不解之缘,这种情感纠葛使得他难以割舍。诗中的意象,如“醉则卧香草,落花为绣毡”,描绘了一幅醉酒后的画面,使人仿佛能够闻到那份淡雅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在美好生活中的享受与放纵。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诗人的身体开始对饮酒产生反应,“因酒屡作病”、“朝来腹告痛”,这些生理上的不适,让诗人不得不面对现实的苦涩。他决定“锐欲绝伯雅,已书绝交篇”,表明了他要与酒断绝关系的决心。
最后,“我与意为仇,意惨我何便”一句,显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痛苦,他在问自己,为何对酒情有独钟,但这份情感却给自己带来了如此多的痛楚。全诗以“不如且快意,伯雅再遣前。来日若再病,旋旋商量看”作为结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宿命,同时也隐含着对未来可能再次陷入酒精诱惑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作者对于饮酒行为的自我反省和内心挣扎,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面对个人弱点时所表现出的软弱与坚强。
长风沙,风沙不断行人嗟。行人嗟,奈君何。
南风正高北风起,大船初湾小船喜。
移船更近大船头,不独风沙夜可忧。
但祝行人好心事,长江何处是安流。
茅屋参差数株柳,时平尚置官军守。
青裙老妪诧鲜鱼,白发残兵卖私酒。
鱼贱可买酒可沽,他人心事知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