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亭醉客处,歌落海榴花。
樱字穿云亮,山眉入盏斜。
北窗凉白堕,尚馔到朱耶。
楚曲谁能和,阳春本大家。
园亭醉客处,歌落海榴花。
樱字穿云亮,山眉入盏斜。
北窗凉白堕,尚馔到朱耶。
楚曲谁能和,阳春本大家。
这首诗描绘了在王氏园亭中的一次宴饮聚会,诗人徐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雅致。
首句“园亭醉客处”,点明了地点,一个充满欢愉氛围的园亭,是聚会的场所。接着,“歌落海榴花”一句,以歌声与海石榴花相映成趣,渲染出热烈而欢快的气氛。海石榴花在此不仅是自然美景的象征,也寓意着聚会的喜悦与生机。
“樱字穿云亮,山眉入盏斜”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宴会的场景进一步丰富。樱桃字(可能是指宴会上的菜肴或酒杯上的装饰)在云层中闪烁,山眉(可能是指山形的酒杯或餐具)斜斜地映入杯中,营造出一种既生动又富有诗意的画面感。
“北窗凉白堕,尚馔到朱耶”两句,通过“北窗凉”与“白堕”(一种美酒)的结合,以及“尚馔”(美食)与“朱耶”(可能是指红色的餐具或装饰),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舒适,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对宾客的精心招待。
最后,“楚曲谁能和,阳春本大家”两句,表达了对音乐与诗歌艺术的欣赏。楚曲,即楚地的歌曲,这里泛指高雅的音乐;阳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季节。这两句意为,即使是最美妙的音乐,也需要懂得欣赏的人来和唱,而这样的美好,原本就是属于大家的,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共享与普遍美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聚会时的雅兴与情趣,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皇天亦爱我,生我匡庐山。
勉承父母志,功名期少年。
既无取日手,远去穷虞渊。
又无谋生才,广有负郭田。
富贵两不谐,胡为乎世间。
眷言敷原居,宛在瀑布前。
野旷易得月,谷虚常带烟。
行歌紫芝曲,醉上香炉巅。
念此百年身,有此足以闲。
若乃不决去,使彼山悽然。
层台云外,阅古今、多少兴衰成败。
老木千章,若个是、南国甘棠遗爱。
群籁号风,繁阴蔽日,有此清凉界。
宾朋在坐,朗然心目明快。
更向会景亭前,登高吊古,此景何人会。
岁岁春来春又去,独有灵台春在。
早稻炊香,晚禾摇穗,管取三登泰。
酿成春酒,把杯行乐须再。
我友君居德行科,见君觉我汗颜多。
笔端有韵珠盈唾,胸次无尘玉不磨。
好去腰斤高斫桂,向来传钵有持荷。
广寒管领群仙到,为我慇勤谢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