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袍未寄素秋深,捣杵声声响复沉。
粤海甲披劳战士,燕山裘敝感乡心。
寒霜九月卢家怨,落日孤城杜老吟。
许国此身何日致,筹边愿听鼓鼙音。
征袍未寄素秋深,捣杵声声响复沉。
粤海甲披劳战士,燕山裘敝感乡心。
寒霜九月卢家怨,落日孤城杜老吟。
许国此身何日致,筹边愿听鼓鼙音。
这首《秋砧》由清代诗人缪赞熙所作,描绘了秋天砧杵捣衣声中蕴含的思乡之情与国家情怀。
首联“征袍未寄素秋深,捣杵声声响复沉。”开篇即点明季节与情境,未寄的征袍象征着远行之人未归,捣衣声声,既是劳动的声响,也暗含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里通过“未寄”和“声声响复沉”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颔联“粤海甲披劳战士,燕山裘敝感乡心。”转而从战士的角度出发,描述他们身披铠甲,劳苦征战,远离家乡的情景。粤海与燕山,分别代表南方与北方,象征着广阔的空间与不同的战场环境,战士们的辛劳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跃然纸上。
颈联“寒霜九月卢家怨,落日孤城杜老吟。”引用了卢家与杜甫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思乡的主题。卢家怨,可能指代的是《长恨歌》中的故事,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哀怨;杜老吟,则是借用了杜甫在孤城中吟诗的形象,强调了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怀念。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与情感深度。
尾联“许国此身何日致,筹边愿听鼓鼙音。”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于报效国家的渴望与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实现这一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期待。鼓鼙音,古代军队作战时所击之鼓,象征着战争与战斗的号角,这里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整体而言,《秋砧》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砧杵捣衣声中蕴含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家国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