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意率吾真,秋光处处新。
乱山行不尽,流水坐相亲。
梦属初中夜,灯然最后身。
石床重觉起,松月冷依人。
幽意率吾真,秋光处处新。
乱山行不尽,流水坐相亲。
梦属初中夜,灯然最后身。
石床重觉起,松月冷依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秋日山林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在自然中的悠然心境与深刻感悟。
首句“幽意率吾真”,开篇即点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暗示了他寻求心灵深处的平静与自我认知。接着,“秋光处处新”一句,不仅描绘了秋天万物更迭、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喻了诗人对生命不断更新、自我成长的期待与喜悦。
“乱山行不尽,流水坐相亲”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水的柔情,同时也寓意着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梦属初中夜,灯然最后身”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夜晚的梦境与最后的灯火,分别象征着记忆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对未来憧憬的交织情感。
最后一句“石床重觉起,松月冷依人”以静谧的场景收尾,石床、松月、冷意,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暗示了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的精神慰藉与心灵觉醒。整个画面既宁静又充满力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风柳千条卷。对清波、鉴窗添槛,幽情堪遣。
鸭绿粼粼光不定,欲上人衣似泫。
供妙咏、南藤东茧。
除却青帘双画楫,较青溪、溪水无深浅。
新句就,旅怀展。君家世以诗名显。
更无须、兵曹遗斧,斗轮誇扁。
笔底丹头深自秘,舐鼎那容凡犬。
笑犊鼻、长竿堪免。
竟欲相从沽一斗,便十千、未和春衣典。
尘俗虑,坐来剪。
玉壶携酒,烟舫冲波,暇日共寻城畔路。
霁花风柳,拂槛排窗看无数。
还时遇,金钗照水,玉佩当歌,几许芳洲游冶女。
乱叶翳蝉,回渚行鸥,触景成趣。沿洄屡。
更拟遥山舒眺,却值片云催句。
兼带荐爽迎凉,数点疏雨。情休遽。
睥睨烟际不遥,招提竹边重驻。
听取花宫夕梵,缓缓归去。
海底珊瑚树。问鲛人、几时擎出,碎为繁露。
茜女拾来纫成佩,妆点江南岁暮。
便掩映、含章窗户。
更着绛绡笼玉骨,怕黄昏、不向孤山路。
银烛暗,未归去。梦中曾被梨云误。
最难忘、长沙形胜,水声东注。
若见何郎须相报,不改扬州韵度。
道秾艳、尚堪重赋。
一点酸心浑不死,笑桃根、桃叶非吾故。
空谷底,谩延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