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小重山·其四题吴江女士沈关关为顾茂伦清绣抱瓮丈人濯足图》
《小重山·其四题吴江女士沈关关为顾茂伦清绣抱瓮丈人濯足图》全文
清 / 毛奇龄   形式: 词  词牌: 小重山

欲绣平原几度思。园蛾初作茧、络成丝。

前溪水满雪消时。波纹起,绿似小桃枝。

投足散涟漪。夜来开绣谱、度针迟。

一痕青影暮烟微。衔丝细,不用洗胭脂。

(0)
鉴赏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小重山·其四》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一幅吴江女士沈关关为顾茂伦所作的清绣抱瓮丈人濯足图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精致艺术的赞赏和对画面中情境的想象。首句“欲绣平原几度思”,诗人似乎在想象绣制一幅广阔平原的场景,流露出对技艺的敬仰和对创作过程的深深思考。

接着,“园蛾初作茧、络成丝”以蚕蛾吐丝的形象,象征着女子的细致与专注,暗示了绣工的精细与耐心。“前溪水满雪消时”描绘了一幅春水初融的画面,为绣女的工作环境增添了生动的背景,同时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

“波纹起,绿似小桃枝”进一步描绘了绣品上的生动效果,如同小桃枝般娇嫩的绿色,让人感受到绣女的巧手和作品的鲜活。接下来,“投足散涟漪”则通过动态的手法,表现了绣女轻盈的动作和技艺的娴熟。

“夜来开绣谱、度针迟”写夜间绣女还在精心研究针法,显示出她的敬业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一痕青影暮烟微”描绘出傍晚时分,绣品上青色光影朦胧的意境,增添了几分诗意。

最后,“衔丝细,不用洗胭脂”以比喻手法赞美了绣女技艺的高超,仿佛连丝线都无需再染色,自然呈现出美丽的色彩。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欣赏和赞美。

作者介绍
毛奇龄

毛奇龄
朝代:清   字:大可   号:秋晴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生辰:1623—1716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杭州)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猜你喜欢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一两家诗及晚唐诗因有论诗十绝子文见之谓无甚高论亦可作诗家小学须知·其七

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

个里稍关心有误,发为言句自超然。

(0)

送叶伯几赴奉化录

君不见东海狞龙子,学飞便逐风云起。

又不见西域豪马驹,堕地一日能驰驱。

叶家翁季亦如此,一经接武成师儒。

毛锥如风腹如笥,快书疾读三千字。

颇闻曾下仲举榻,不为频通祢衡刺。

台书翩翩江上来,吾州自古多贤才。

裹琴携砚速相就,为子归扫山中莱。

(0)

山中玩物杂言十首·其三

野果散高林,雀鼠食之宜。

设非人所残,一颗不敢窥。

宁由网罻防,亦无神物司。

食道固当尔,雀鼠犹有知。

(0)

送同年潘昌朝

客路秋深又送迎,狂歌烂饮慰飘零。

风前数发茎茎白,马上看山段段青。

古穴无丹生洞气,高林有鹤避潮腥。

明年更欲三茅去,拟借新笺道德经。

(0)

次韵答贵白

斗粟千钱不易酬,海风吹断寄诗邮。

谁家盛设蟹黄饼,有客翻披狐白裘。

春树自随冬树老,官河长挟野河流。

隔生兄弟何须说,来作城南十日游。

(0)

又作散愁

说穷人不信,欲说更何为。

日永书肠觉,霜浓病骨知。

□家兵溃后,交绝廪空时。

头白风尘境,消磨尚有诗。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