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房青涧上,卒岁可盘桓。
地僻如无夏,峰多不散寒。
鸟来迎户入,花发隔溪看。
灵鹫巑岏甚,居然我自安。
萝房青涧上,卒岁可盘桓。
地僻如无夏,峰多不散寒。
鸟来迎户入,花发隔溪看。
灵鹫巑岏甚,居然我自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以“萝房青涧上”开篇,将居住之所置于幽静的山谷之中,青翠的藤蔓与山涧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卒岁可盘桓”,意味着一年四季,无论何时,这里都是一个适宜停留、悠然自得的地方。
接着,“地僻如无夏,峰多不散寒”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山居环境的独特之处——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这里也仿佛四季如春;而众多的山峰则使得寒冷不易消散,但这也恰恰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避世的清凉之所。这种自然环境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独特魅力,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鸟来迎户入,花发隔溪看”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生活的日常景象。清晨,鸟儿欢快地飞来,似乎在欢迎主人的到来;而远处的花开,只能隔着溪流隐约可见,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遥远之美。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灵鹫巑岏甚,居然我自安”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灵鹫的喜爱与敬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此处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宁。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环境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孤芳如阿平,晚乃出六奇。
傍睨肃听莹,请试从元推。
韵如圣之清,避世观商衰。
翠幄方童童,露叶流蟾辉。
降真换骨法,谱牒当寻披。
悠悠千斛香,鲜风如驲驰。
霪秋百草死,不复干等威。
江蓠交晚生,楚英托深知。
罗柳追逸驾,峻坂方驱羸。
尤物能移人,心正物自移。
年年月中仙,一人簪一枝。
后先不须问,亦各安其时。
雁宕秀色连脩眉,胸中岂止雁宕奇。
展旗卓笔在怀袖,文事武备皆称之。
剑南江山梓最胜,弹压江山须逸兴。
国子先生绣斧光,一道风烟入评品。
颇闻边警喧蜂虿,谈笑从容起凋瘵。
勿谓生平少作诗,古锦可容空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