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惜神锋逮缺残,回观败冢只潸然。
只今汗血无人问,朽骨成山直几钱。
护惜神锋逮缺残,回观败冢只潸然。
只今汗血无人问,朽骨成山直几钱。
这首诗《赠笔工》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对比和反问,深刻地表达了对工匠技艺与社会价值之间关系的思考。
首句“护惜神锋逮缺残”,描绘了笔工对笔尖(神锋)的精心呵护,即使在笔尖受损或残缺的情况下也不放弃,体现了笔工对技艺的执着与热爱。这里的“神锋”不仅指笔尖,也象征着笔工高超的技艺和匠心独运的精神。
次句“回观败冢只潸然”,笔锋一转,将视角从笔工的技艺转向了历史的长河。败冢,指的是战败者的坟墓,这里借以比喻那些曾经辉煌一时但最终衰败的事物。诗人通过“回观败冢”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不再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技艺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接着,“只今汗血无人问”,诗人直接发问,指出在当今时代,那些曾经付出辛勤汗水(汗血)的技艺和人才,却无人问津,表达了对当前社会重视程度不足的忧虑。汗血,常用来形容辛勤的劳动,这里借以强调技艺的付出与价值。
最后,“朽骨成山直几钱”,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技艺的消失比作“朽骨成山”,形象地展示了技艺消逝的庞大规模。同时,通过“直几钱”的反问,表达了对这些技艺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无奈和痛心。这句话意在强调,即使技艺已经消失,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却无法用金钱衡量。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展现了对技艺与社会价值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传统技艺逐渐被遗忘的忧虑。诗中既有对技艺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与价值认同的关切。
一叶扁舟,轻帆下、停桡古岸。
灯火外、几枝疏树,人家隐见。
漂母祠前荒草合,韩侯台上寒云断。
叹从来,此地困英雄,江山惯。穷愁味,君尝遍。
人情恶,君休叹。问前村有酒,金钗弃换。
举案无辞今日醉,题桥好遂他年愿。
听三更,怒浪起中流,鱼龙变。
紫燕翻风,青梅带雨,共寻芳草啼痕。
明知此会,不得久殷勤。
约略别离时候,绿杨外、多少销魂。
重提起、泪盈红袖,未说两三分。纷纷。
从去后,瘦憎玉镜,宽损罗裙。
念飘零何处,烟水相闻。
欲梦故人憔悴,依稀只隔楚山云。
无非是、怨花伤柳,一样怕黄昏。